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0篇)

时间:2022-12-05 21:18:11

  弟子规心得体会(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资料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

  《弟子规》仅有一千多字,却在此刻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习了;《弟子规》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十分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因为他经常和小孩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之后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十分和谐,而要坚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此刻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小孩在学习了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小孩们应当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当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此刻所需要的,我们此刻就应当背《弟子规》、学习了《弟子规》,每一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齐:学弟子规,做礼貌人!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

  其实我在生活中一向秉承“有余力,则学文”的原则,所以在街上一个和尚发《弟子规》的时候,我就收下了。我很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毕竟发书的人是在现代社会看来身份比较特殊而略带神秘的和尚。

  看完了书我有一丝了然,和尚所信奉的一向是普度众生,所以才免费向路人发这种教人向善的书。

  在我看来《弟子规》像《三字经》一样朗朗上口,其中蕴藏着较深奥的哲理。此刻一些中小学也会给学生发这本书,学生们对书中所持的主张不必须能够认同,毕竟学生们的人生阅历尚浅,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细细品读书中的句子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很有道理的想法。

  看到《总叙》中“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时我很欣喜,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我对未知的渴求很强烈,我认为不明白并不可耻,但不明白还不学习是可耻的。在《入则孝》中,我很赞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两句。作为成年人,工作占去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对父母的需求的忽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是我们的亲人,他们会无条件的包容我们,而这种无条件的包容却不能成为我们纵容自我的理由。

  “爸,我工作忙,过两天再回去看你们吧!”“妈,我得带小孩去学舞蹈,改天再去你们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在《谨》中,我喜欢“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两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岁月匆匆,时不我待。

  《弟子规》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书,每次重读我都有新的感触。推荐给大家,期望你也能从中受益。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

  初入公司时大师兄曾问我你家中有家规吗我愣了一下说没有。反思了一下,我又说家里没有实实在在的家规,可是父母教我怎样为人处事。大师兄说是啊这就是你们家的家规只是它不成形而已。每个家庭都有着属于自我的家规。《弟子规》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规,它为我新进人员上了第一课。让我们觉悟了很多,充实了很多。

  《弟子规》中涵盖了我们在生活中待人处事应当有的态度和方式。就仅仅在这一千零八十个字里却有着我们一生都学不完的东西。因为我们不光要明白还要做到。就像胡小林教师说的“感悟是理解,改过是修行。”我们没有人能说他已经做到了《弟子规》,只能说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不断的领悟,不断的改过。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一向在我脑海里徘徊。它告诉我们为了孝敬父母,就要做到尊敬他们,顺从他们的意思,即使自我有什么反对意见,自我持保留意见,最好不要去和父母争执。以往的我确实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我听到身边的朋友说着他们如何如何的叛逆,如何如何的与父母顶嘴,那时我觉得他们是那么的过分,但渐渐的,此刻的我当遇到与父母意见不和的时候也开始顶嘴了。有人会说我翅膀硬了,而我只是想证明自我是没有错,但选错了方式,忘记了时间会去验证它的对错,没有必要为图一时的言语之快,而伤了父母。能够说我被周边的坏境同化了,敢问当下的每一个80、90后的朋友们,哪一个能大声的说我从没跟父母顶过嘴,有多少人是被同化的又会有多少人将被同化

  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与《弟子规》在背道而驰,如“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一句,就有一大半的人没有做到了。能够说自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可是这也是我们为自我增加自信的一种方式。然而在父母面前夸耀自我的才能和学识,自以为比父母更有才能,要明白在他们面前我们没有资格炫耀,因为是他们创造了此刻的我们,他们这样不辞辛劳的培养我们,就是期望我们能够超越他们,活出我们的精彩。如果我们还只是迈着跟他们一样的步伐,我不敢想象社会会变成什么样貌。朋友们你们能够想象吗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当我们发现错误的时候,要坦然的应对它,逃避是懦弱者的行为。在我们这一个温馨完美的大家庭,就更加不用畏惧,因为我们都是一体的,都在进取向上的奋斗着,相互扶持着。

  社会的气场影响我们每一个人,传统文化在不断的消失之际。我们要抓住它的尾巴不断的传承下去。我想说是社会影响了我们,但我们同样也影响社会。因为社会是由我们组成的,我们是社会的新一代,是社会的新气场,由我们开始去传承传统文化的话,它还会消失吗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

  我在暑假期间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感受十分深刻,他用每一个小故事来教育我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以前,母亲有时叫我做事,如果我不高兴或不乐意做,我就不理不睬,慢慢吞吞的,经过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觉得自我做错了,我学会了“父母呼应勿缓”我学会了尊敬父母了,也更听话了。我今后必须要记得“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素,须顺承”。平常在家,父亲母亲叫我们需立刻答应,不能慢吞吞的或装听不见,父母让我们做事,就要认真去做不能偷懒。父亲母亲的批评也必须要理解,不能顶撞。

  “亲所好,力位具,亲所恶,谨为去。”父亲母亲认为对我们有益的事,我们必须要尽力去做,不提议我们做的事我们以后必须不要做,这就是我从《弟子规》中学到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教育和培养小孩生活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的精神营养套餐。我以后还要好好学习《弟子规》,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培养自我良好的素质和高尚品德。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小孩。

  弟子规心得体会(五):

  寒假里,教师布置我们学习《弟子规》。刚开始我还是在父亲母亲监督下读这本书,慢慢地在读的过程中领会了《弟子规》里说的意思,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教了我怎样做人及培养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有时候我还和父亲母亲交流,他们也和我一齐学习《弟子规》呢!

  《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让我懂得了对父母的感恩和孝心。父母每一天对我问寒问暖,我却没有为父母做什么事,有时候父母叫我干事我还磨磨蹭蹭,极不情愿。有时父母的批评,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的事。学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才明白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此刻我十分听父亲母亲的话,父亲母亲批评我时我也不大喊大叫了,令父亲母亲很高兴。我的母亲也很孝顺父母呢!寒假里母亲把姥姥姥爷接到我们家,细心照顾生病的姥姥,也是照《弟子规》里做的呢!

  《弟子规》还帮我改掉了生活上的一些坏毛病。以前,我喜欢把脱下的衣服、袜子乱扔,书籍、玩具也很少自我整理,扔得满屋子都是。自从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道理,我为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于是,我每一天都把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书籍和玩具都归类放好,写完作业书包也自我整理好,自我的屋子每一天坚持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要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弟子规》里呢!春节期间,有一天父亲母亲带我去一个亲戚家拜年,走之前,母亲非让我换上一件新衣服,我立即想到《弟子规》里说的“衣贵洁,不贵华”,就对母亲说了,母亲夸我说得对,便不再强求我换衣服了。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想我不仅仅要会背,还要认真去做,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学习习惯,以后必须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的。

  弟子规心得体会(六):

  礼貌,是一件完美的事物。它不仅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并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不说是字字珠玑,也称得上句句精辟。而《入则孝》也正是全文之精华。

  古人曾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长辈亲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造福许许多多的人。诚然!孝悌是中国文化礼貌的基础,一个连孝悌的没有的人,何来高尚的品质呢?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从学了这句话,我便发现,我对父母的态度恭敬了许多。

  记得以前不懂事的时候,经常惹父母生气。父亲母亲在悉心教导我是,我却没太在意,有时甚至‘左耳进,右耳出’。还当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啰啰嗦嗦。每次当我犯了错,父亲母亲在批评我时,我还找借口来狡辩,忤逆他们。

  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里又吵又闹。母亲闻声过来,严肃的质问我们:“怎样又在闹事儿?是谁先无理取闹的啊!”“是她!”妹妹不分青红皂白地的冤枉我。“小钰!还嫌你母亲整天不够忙啊!都这么大了,怎样就不懂事呢!”“我?明明不是我…不是我呀!”,我着急的解释着,憋了一肚子的苦水,“本来就不是我啊!”我摔门而走,留下了无尽的委屈。

  其实我本不该这样,好好的和母亲解释也就行了啊!在说,妹妹年纪尚小,不懂事,何必跟她较真呢?此刻想起真是惭愧万分!就这点小事,让母亲悲痛,值得吗?况且我还整天读什么圣贤书,这与只说不做的人又有什么两样!?

  此刻的我受到《弟子规》的熏陶,渐渐的成熟稳重了,也变成了一个懂事明理的小孩。

  每当父母教育我时,我便悉心听从;每当父母责备我时,我表妹虚心理解;每当父母误会我时,我便耐心解释。我相信,如果每个小孩都能像我一样,做到三个“心”的话,天下的父母也会很欣慰了。

  礼貌是一件很完美的事物,让礼貌充盈我们的生活吧!

  弟子规心得体会(七):

  《弟子规》是从清朝康熙年间流传至今的一篇训蒙文,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了弘宽高远、不切实际的空洞说教,侧重引导人们从日常小事做起,规范自我的言行,进而扩展开来,构成从个人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的言行规范、家庭和谐、工作有序、生活礼貌的良好社会秩序。读了《弟子规》,我主要有三点感悟:

  一是孝德决定品德。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对父母孝顺不孝顺。对父母不闻不问、恶言恶行相向的人,很难说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对最亲近的人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如何能对周围的人以善相待?所谓“百善孝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此刻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日常言行、工作表现等等,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个连日常小事都不重视的人,很难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是过程决定成效。好的过程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只会一事无成。一个拈轻怕重、斤斤计较的人,很难会有成效。一个在小事能吃亏、愿吃亏,工作中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的人,就必须是一名好员工。所谓“凡事皆须奋力,成败不必在我”。

  作为泽州大酒店的一名员工,《弟子规》给我的最大工作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要遵章守纪。凡是酒店的规章制度,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凡是领导所安排的工作,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做好。要树立执行观念,提高执行力,把对个人的纪律约束与推进酒店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全局一盘棋,处处以大局为重,自觉树立酒店的良好服务形象。

  二是要团结同事。一个团结和睦的团体,有利于构成合力,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弟子规》倡导的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让我们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团结同事。一个内部不团结的团体,必然没有战斗力,必然影响工作效率和成绩。

  三是要恪守本职。恪守本职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应有之义。人生在世,总得于世有所裨益。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按照工作标准和领导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忽视本职、东山望着西山高,只会贻误人生、一事无成,即便做一颗螺丝钉,也应当让这颗螺丝钉熠熠生辉、物有所值。

  以上就是我结合本职工作,对《弟子规》的领悟。当然,《弟子规》除了教给我许多工作的道理,还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我将以《弟子规》为自我的行为规范,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工作水平,力争为酒店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弟子规心得体会(八):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经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先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我才疏学浅,到此刻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此刻能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十分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职责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构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经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能够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明白,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经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一天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怎样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小孩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经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

  经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我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我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当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心得体会(九):

  如今有许多新型企业开始引进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不可否认有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配置等作用。可是如果只靠严谨的管理条例来约束员工,那么它离创新型企业还远。

  现代企业管理中缺少“德”,何谓“德”,“德”就是“仁、义、礼、信”。对,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企业最缺少的“德”。现代企业过于注重“利”字,凡对企业有利的才做。企业之所以能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是因为它不仅仅只为“利”,更有它的职责和使命。

  《弟子规》提倡“德”,导人向善,正是现代企业所须的。正因为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有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德”育,讲《弟子规》引入到企业文化中,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也有企业开始研发《弟子规》与企业管理的课程。这是一种提高表现。可是它离创新型企业还尚有一些距离。

  看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就能够看她的国民的民主与科学的素养如何,而这恰是我国公民短缺的。这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缺失的。

  把《弟子规》融入企业管理中,并不是就让管理按《弟子规》所说的去做,而是去学习它的精髓,取其精华。如果盲目照搬,那么跟“墨守成规”又有何区别。

  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是什么,是让企业员工自我做主人,做企业的主人。当代有不少成名的企业家,可是他们有这样的管理理念吗?没有。只讲义务不讲权力的管理理念在如今的私企中到处可见。

  企业管理的科学又是什么?管理上的科学不仅仅只体此刻制度上,更需要体现其人性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特点特点,重伦理轻科技。古代重科技的首推墨子,后人曾称之为“科圣”。但因他与正统的儒学稍有不一样,之后就被贬为邪说——许多儒家口说仁爱宽厚,可是在排斥异己时毫不手软。古代众多文化人读经典、注经典,劳心不劳力,是看不起科技工作的,更少有学者进行科学实验。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对“智”的片面阐释,当然这是不人性化的。这就好比你只告诉人们这样做是对的,而不讲怎样样会错,错了有啥不好。

  要做创新型企业,就要明白什么是创新型企业。美国能够有“苹果”和微软,为什么中国就没有。我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教育,强调立德树人,树立为国为民的职责意识,这是应当大力弘扬的;可是,如果只讲职责意识,忽视了对职责本事和职责制度的研究,这种管理理念对执行力有可能流于空谈。如果我们依然对此不重视,依然崇尚空谈,那将如何实企业的创新型转变。

  传统文化的全部资料都应进行研究,异常是引入到管理中就必须有所选择,择善而从,并且要合理安排比重。明确应当抓什么,可能抓什么。因为人是活的,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管理仅有做到人性化,把“德”与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

  每周三午时学校组织教师团体读书,我也正好有机会坐下来读读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真谛。

  其中第一讲是人生最难得不是奋斗,而是抉择。的确如此,选择决定命运,如何学会智慧的选择,对今日面临各种机会和诱惑的朋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应对机会的来临,人们常有许多不一样的选择方式。有的人会单纯地理解;有的人抱持怀疑的态度,站在一旁观望;有的人则顽强得如同骡子一样,固执地不肯理解任何新的改变。而不一样的选择,当然导致截然迥异的结果。许多成功的契机,起初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潜力,而起初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更决定了成功与失败的分野。

  在人生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确定,选择正确方向。

  时刻留意自我所执著的意念,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必须全盘放弃自我的执著,而来牵就成功法则。只需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切合成功者的经验及提议,即可走上成功的简便之道。

  回忆走过的二十多年,的确应对了很多选择,有的选择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可是无论如何走过来看看既然选择了就往前走,总结经验。这些经验会为我们以后的正确选择做出指导,更好的发展。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一):

  《弟子规》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仅在教小孩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师长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小孩效仿的楷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则,这24个字清楚明晰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出尘入世做人的基本准绳。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以上这些是为人处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这些都做好了之后,还能有余遐,就应更奋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先立德,后学文。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根本的东西。所以《弟子规》总序中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不良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过分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使许多人表现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缺乏爱心,没有社会会职责感,甚至身败名裂,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必须奋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倡以德立人、以德兴国。

  从《弟子规》的第一章里,我首先读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很认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而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这些事也日益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长久不衰。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构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构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在学习之前,我自认为是个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以前我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总认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父母几个养老钱就算是孝子了。这是何等的认识错误啊!此刻我的父母都已进入花甲之年,我应当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此刻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能够用弟子规来教育学生。如上英语课时,发现溜号的同学,教师可用《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诲教育学生,帮忙他们改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英语作业,发现学生抄作业,监考、改英语试卷发现学生作弊,教师能够用《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教诲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把“奋力学习,积蓄力气,奋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欢乐,这种欢乐能够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欢乐我想应当是能够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当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总而言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广泛运用,并经过家庭、学校、社会,逐步推广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当认真地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二):

  做一名快乐的教师,是我们每位教师追逐的梦想。教师的快乐是什么?教师的快乐是一种精神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种快乐;受学生爱戴,是一种快乐;得家长信任,是一种快乐;被同行敬重,是一种快乐;教师的快乐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博爱与智慧中来。读了《弟子规》之后,我对快乐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

  一、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要有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都明白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却忽略了德为先,甚至我们自我都说不清楚品德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到“孝”字,是“老”和“子”为一体的,孝顺的小孩不用父母操心,天然教师也少操很多心,小孩也必定是学业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即文载孝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育人也必须孝敬父母做好学生的榜样,而教育最好的办法也是自身作则的身教而不是言教。那么如何尽孝,《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行为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另外还包括诸如:出有告,返有面。亲好力为,亲恶谨为等,教师可对照自身是否有做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孝顺父母,孝顺的心才能传递给学生爱和快乐。

  二、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要有教育之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教师不深入研究学问,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的落实,不在道德上提升自我,又如何教育别人呢?所以我们要懂得修身养性,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并且奋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我坚决不做。,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所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并且要观其行,教师仅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三、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要有勤奋之道。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勤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此,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如有时对于手头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终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并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最终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头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四、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要有处事之道。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单位中、家庭中做人处事的方法关系到我们与同事与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应当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当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并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仅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应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欢乐。

  总之,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们对于《弟子规》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重在落实饯行,我们要在平时的不断的学习中构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地丰富提高自我的水平,做好属于自我的每一件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活力满怀地上好每一堂课,循循善诱地讲透每一道题,精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受伤的心,帮忙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此刻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行为习惯差、抗逆本事弱,一个小孩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期望和未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并且还要做的更好。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学时代,我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期望从中找到敦品励行的智慧和力气。我看过《论语》、《老子》,背过《大学》、《中庸》,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其一字一句都足能够受用一生。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我「长大」了,忽然发现,我所了解的传统文化的道理并没有解决自我长大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我的长大路上充满了太多的困惑、迷茫、苦闷和百无聊赖。当烦恼现前,我所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的出路在哪里?找不到答案。我开始流于世俗,把所有传统文化的书束之高阁。

  我的生活变得没有规律,肆意挥霍自我的身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我开始发胖,身体素质极度下降;我怨天尤人,和妻子经常闹些小矛盾;我在工作上也不够尽心尽力,常因付出了很多而没有得到认可而苦恼;我患得患失,常常觉得生活无所着落……

  当我步入而立之年,我发现离原先那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已经很遥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百无聊赖、没有担当、没有社会职责感、内心灰暗且苍老的「废人」。

  年龄的增长让我产生一种紧迫感,回想起来,我已经虚度了几近半生,实在是无颜应对自我,更无法应对我未来的儿女。我不明白该从何做起,以重新燃起胸中那团追寻智慧的火焰。

  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的书柜里多了一本《弟子规》,虽然这本书在我的书柜里躺了半年多,可是在我听了去年9月22日蔡教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讲座,以及今年4月份在地质大学的讲座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为一个年轻人,虽有幸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却既不能利益自我的身心,更不能利益父母、师长、亲友及扶助我长大的社会,我感到万分的惭愧。

  中国传统文化原本是「贵在力行」,贵在「学以致用」啊!我不再犹豫,开始学习《弟子规》,每一天利用早晚坐班车的时间背诵,并奋力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字一句。到写这篇体会的时候,已经两月有余。我已经把《弟子规》熟记于心,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有了初步的受用。

  1.生活起居

  「身有伤,贻亲忧」,我开始爱惜自我的身体,不再肆意糟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连自我都不爱,还谈何爱人呢?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原先很贪睡,每一天要睡八个小时以上,还整日昏沉。此刻每日只睡五、六个小时,并且头脑清醒。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我开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原先很邋遢,常常让妻子为我操心料理。我此刻开始学会整理衣物,自我擦鞋。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以往百无聊赖之时,常以酒解忧,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对酒一点欲望也没有了,至今也没有饮过酒。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我原先很不喜欢料理家务,家里脏了也无所谓,此刻我总是认真地打理家里的卫生,「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2.夫妻关系

  我和妻子的关系一向还好,但难免闹些小矛盾,对彼此的伤害都很大。《弟子规》上说「孝弟」,说「凡是人,皆须爱」,那离我最近的妻子不是我最应当「弟和爱」的人吗?每一天,我怀着欢喜心做好每一顿饭,打理家里的卫生,并按照「弟」和「泛爱众」的教诲爱护妻子。如今,我和妻子相敬如宾,每一天早上起来互致「早上好」,晚上睡觉时互致「晚安」,当为对方服务时,都会由衷地说声「感谢」,在我不辞辛苦地料理家务,对妻子体贴入微的时候,她甚至会流下感动的泪水。在生活中,我把《弟子规》的教诲挂在嘴边,并讲给妻子听,她看到我因为学习《弟子规》而产生的变化,也天然而然地和我一齐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的教诲。

  3.读书之乐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以前读书,总是三分钟热血,放下这本,拿起那本,结果索然无味。圣贤书是圣贤的教诲,是用来力行的,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所以贪多无益。两个月来,我放下其它的书,一心学习《弟子规》,在自我的身心得到初步受用的时候,更增加了进一步实行《弟子规》的信心,在每一天读诵《弟子规》的时候,不禁有一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

  4.身健心安

  两个月来,我沉重而懒惰的身体开始变得日渐轻快,精气神很好,原先因工作而终日疲劳的眼睛也变得明亮起来。每一天早上睁开眼睛,我都能立刻清醒,并以欢喜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每一天晚上燃香礼拜圣贤,并静坐反思一天的言行。

  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多起色,每一天的工作效率很高,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尽力心态,代替了患得患失的烦恼。

  妻子与我每一天出双入对,互敬互爱,在别人眼里,我们如初恋一般。

  我珍惜时间,常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我不再看无聊的电视,不再吃瓜子,不再有百无聊赖的时光,而总是觉得时间太少了,没有更多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圣贤的教诲。

  心常存善念,愿世间诸善增长,诸恶尽消,愿世间因为我的存在而添一分喜悦和清凉。每一天勉励自我日行一善,或施他人财物,或帮忙他人,或见人苦而生恻隐之心,或见人行好事而生欢喜之心。

  5.亲仁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学习《弟子规》的因缘,要异常感激我的研究生同学陈医生。从认识她的那天起,我便生起了敬仰之心。每每和妻子谈起她,都不由地生起一种向往:做人要做像她那样的人。每次聆听陈医生的教诲,都让我受益良多。《弟子规》就是陈医生介绍给我的。在那里,我向陈医生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可见,「亲仁」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啊!能够亲近德才兼备的人,我觉得真的是很有福气。

  蔡教师说过,「年轻人要承担必须的社会职责,而承担职责是一个人长大的开始」。在那里,我想对和我有过同样经历的年轻人说,我们都为人子女,以后还会为人夫,或为人妻,为人父母,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德行来孝养自我的父母,扶助和爱护自我的丈夫或妻子,教育自我的子女?进而让我们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得到安乐?让我们一齐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我的力气。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四):

  随着自我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小孩越来越懂事,家庭气氛也越来越好,异常是夫妻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务活、带小孩基本是我自我做。而我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简便。丈夫回来,往往就是一堆脏衣服、臭袜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摆,坐吃等喝。尽管我为家庭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领情,并且甭说你对他发脾气了,态度言辞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计较。所以,我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总有种「忍辱负重」之感,两人之间也时常疙疙瘩瘩的。

  随着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先问题的根本就在自我身上,是我自我的心态不对,虽然为家庭为对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为对方好,而是时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为他做了多少,他又为我做了多少,总觉付出多回报少,故心含委屈。对方感受到这种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馈回来的也是不好的态度。

  《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是自我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过,首先改变自我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并且变成了我的「大恩人」。因为是丈夫在社会上遮风挡雨,维护着我们这个家,治家理财也是多亏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为有了他的磨炼,我原先焦躁的性情才变得温和、沉静,狭小的心量也变得更加宽阔,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他,感恩心一出来,恭敬心、真诚心都出来了。我也把这种心态传递给小孩,所以每当丈夫上班走时,我和小孩都送到大门口:「父亲再见,您慢走。」下班回来,小孩赶紧迎上去:「父亲辛苦了!」我则拿过毛巾给他擦汗。睡前小孩还要问安:「父亲晚安,祝您做个好梦!」

  丈夫出差时,我会打电话问候,在生活上也尽量体贴丈夫。若自我在家吃就简单对付,他回来时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劳累,我自我再疲劳也要给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脚水帮他洗脚。并且此刻做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时我还常用手机给他发条信息,对他的优点或善行进行赞扬,因为《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他的缺点,尽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尽量研究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学习圣贤文化的好机会,开始丈夫答应了,结果临走前一天晚上,他又变卦了,尽管我十分渴望并珍惜这次机会,但为他我忍痛放弃了。我对他说:「我们学习圣贤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社会更加完美和谐,不能反而引发矛盾。我明白你也是为了我好,我也为了你,不去了!」他说:「这样的话,以后我支持你学!」随即,他出差去南方,回来时头一次给我捎回了衣服,并且还是两套;平时十分节俭的他,花60元钱为我买了一把精致的梳子,还让人在上头刻上我的名称。

  丈夫对我确实变了,大热天他会满头大汗地抢着炒菜;衣服、碗筷有时也帮忙洗;看到我很累时他还会为我捶捶背;甚至有时还帮我剪脚趾甲。当然偶而丈夫脸上也会阴云密布,我就赶紧反省自我,一静下心肯定会发现自我心态或言行上有不好之处,只要纠正了,他也很快会「多云转晴」。

  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快乐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同时我体会出遵循圣贤教诲的两个原则,肯定你的家庭会十分美满。第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我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第二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我,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我身上。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总之一句话:只要念念为对方,家庭就可变天堂!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五):

  素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素质,所以,我们家长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就能够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我们居住比较落后的县城,周边环境相对较乱,居住人群较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小孩,所以,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它是一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就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所以如果小孩错过学习得这个时段,就十分的可惜。

  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听到的是小孩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中的资料是来要求自我的言行。处处为小孩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小孩不可爱。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小孩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小孩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小孩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小孩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小孩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小孩“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小孩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小孩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小孩一齐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小孩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六):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教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以往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异常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此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异常是此刻,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当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教师以往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能够使人平静,放松;运动能够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境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立刻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向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向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

  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终,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我的格言。不禁心境越来越平静,之后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可是敌意已经没有了。此刻,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长大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仅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七):

  经过这两天的业务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经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使我的育人本事得到增强,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中提到的“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齐,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齐,应让长辈先走),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怎样教好学生。

  中国一贯有尊敬长辈,注重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日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无私养育自我的父母。试想一想,一个连自我的父母都不能深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吗?所以我们应从小在小孩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教育他们从小尊敬父母和长辈:

  一、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孩。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小孩的长大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小孩健康长大需要“好家长”作榜样。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围。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教师应首先把自我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气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做为一个班主任,则更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期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长大,真心期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教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教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八):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天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梦想的唯一决定的力气。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天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梦想的唯一决定的力气。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心得体会(十九):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经》一样,可是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所以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快乐人生讲座之后,才明白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快乐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能够做,哪些不能够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确定,及时纠正自我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能够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阳光,我们是星星,永久围绕着阳光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十分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小孩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快乐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我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我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XX年,当我们应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规;之后,按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

  相同的是:公司要求。

  两者的不一样之处,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规时,我感到迷茫无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写时,我觉得确实有一些有意义的话要记下来,以留后用。

  第一感: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我,尤其不喜欢拘束自我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终对所有的思考信息构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日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xx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此刻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

  “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第二感:弟子规十分细致。看短实长,看粗实细。

  1080字看似短,其实它包含了长达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谨信,爱人亲仁,余力学文──能够作为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基础准则。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细节。它告诉我们“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它告诉了我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它告诉了我们要“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它告诉了我们“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你难道没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感受吗

  第三感:背,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说:“我理解了,就能够背可是。”其实错了。背过了,理解必须不一样。相信这句话──先理解才有理解。你都没完全理解,何谈理解当你背过,当你能合上书,依然说出来原话时,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过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样。其实,我们很多人,同丢失了很长时间的弟子规一样,也把“背诵”丢失了正是对背诵的丢失,造就了我们此刻的浮躁。似乎什么都明白,但什么都说不上来。

  第四感:综合感觉。

  礼节是多么的重要。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对好坏善恶的态度。等等。

  其实,有了这个做人的基础,成功将会水到渠成。也许,成功仅此而已。而已!而已……

  感触发完了。再背一遍吧。背过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一):

  今日认真并且朗读了《弟子规快乐教育手册》,每一次读过之后都感触颇深,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经典,更值得我们学习。

  小孩自上初中学习《弟子规》以后,改变很多,每次父母出门,小孩都会叮嘱路上慢点,明白了关心父母。从以前的顶嘴到此刻的微微一笑,明白了父母都是为了自我好。

  花钱方面明白心疼父母挣钱不容易,不买奢侈的东西,也不比吃穿,真的很欣慰。

  当然也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期望以后经过继续学习《弟子规》慢慢地一点一点改正,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健康欢乐长大!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二):

  记得小时候首先接触的是《三字经》,总是喜欢和同学比,看谁背的多,背的熟,弟子规心得体会篇。

  其实那些故事的真正含义都是之后才慢慢明白的。

  来到了巨人培训学校,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这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不得不深感惭愧,这么晚才学习《弟子规》。

  经过几天的学习下来,令我受益匪浅。

  今日就把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经过学习《弟子规》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最简单的做人原则。

  一个对自我父母都不善的人对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必须不会好。

  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从小我也是个比较听话乖巧的女孩,对长辈一向是比较尊重,所以在父辈或长者也对我很关心。

  这点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仅有自我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弟子规》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换句话说,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辈,也应善待他人!《弟子规》提到"信"说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必须要遵守承诺,没有本事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对于"诚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我说过要做的事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完成,第三次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当谨言慎行,谈话资料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现一番。

  看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内疚。

  我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说话的艺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省自我在说话方面有什么缺点,所以经常会因为自我说话不妥与朋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今日《弟子规》让我明白了,我要刻骨铭心的记得说话不要多说,要说到点上,说得具体明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说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能够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我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当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确定,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的意思是当你有本事能够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研究到自我,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境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最终说说生活习惯,《弟子规》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奋力。

  学习是不断的,生活更是学习做人最好的平台。

  感激《弟子规》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训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断都告诫自我有很多不足,谦虚的理解别人善意的批评并加以改之。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要继续学习《弟子规》的传统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做人。

  我励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乐观进取的应对未来长大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三):

  《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近学期,我校掀起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习《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习古代人跪来跪去吗?可是,经过之后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资料,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当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样能够呢?诚信是一种美德,仅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我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我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近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我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十分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仅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习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期望与欢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梦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齐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四):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应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我。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我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五):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我们立身、做人、处世、学习的道德规范的书。《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对我们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忙。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当我读到这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样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外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资料,而东翻西阅,必须定下心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可是不能因为时间剩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必须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先是这意思。

  以前我在学校图书室办了借书证,借了一本书,结果双休日吵着要母亲带我去放风筝,母亲只好答应了我。放完风筝回到家,刚好表姐来我家,又和表姐美美地玩了一天。等表姐走了,才想起了借的书周一要还,囫囵吞枣地胡乱翻看完了。

  周一早晨该我汇报课外阅读时,我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好不容易熬过了3分钟。那3分钟,我没看到同学以前羡慕的表情,没听到以前热烈的掌声,我难受极了。

  不知怎样走下讲台的,只记得教师摸了下我的头,什么也没说,但我懂其中传递的语言。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我明白了“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可是不能因为时间剩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必须要有计划,计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弟子规》中的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理解,更好地体会。

  教师评语:小作者能经过学习《弟子规》明白读书要做到“三到”,并能联系自我的学习实际更进一步把《弟子规》中读书的规范理解到位。让每位读者都能引以为戒。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六):

  《弟子规》第三篇‘谨’。这一章总共二十四节,所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生活小事。圣贤教导童蒙,教导初学都要制定一些生活的规范,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来修炼自我的诚敬之心。诚敬是我们学圣贤,最关键的一种心态。

  《中庸》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就是天道。人的行为能够时时用真诚,这就贴合天道了。人道是‘诚之者’,我们心地至诚的时候,已经跟天道相应了。何谓圣贤?‘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样的人称为圣人。他的行为是天然而然,没有一点造作。所行的都是中道,没有个人的执著、分别、妄念,这种人就是圣人。可是没有天生的圣人,圣人是靠教、靠学出来的。如何学?就是要‘诚之者’。‘诚之者’,就是要‘择善而固执’,一心为善。言语、动作、起心动念都与本性本善相应。做到了圆满就称为圣人。而人的诚敬心,是要在生活点滴中来养成的。当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放松自我,而养成诚敬心的时候,诚敬就变得天然而然,不用刻意。古人讲‘诚于中,形于外。’从生活的行为表现出我们的心地。如果放纵自我,行为上必须有亏缺。有智慧的人,是诚敬到了极处的人。他观察任何事情真的是入木三分。从很小的动作神态上,就能够看出个人的心地,就能够预知一个人吉凶祸福。因为人的一生吉凶祸福,都是他的心地决定的。他的心善,他的境界,他所遇到的任何的人、事、物都是善的。如果他的心地不善,那么他的

  一生,必定有很多坎坷。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有智慧的人,他百姓心态,从国家的媒体里播放的资料,从一个领导人的言行,就能够预知这个国家的兴衰。《中庸》说,‘至诚之道,能够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zhen)详;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shi)龟,动乎四体;祸福降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至诚如神’,也就是说他观察问题敏锐。心地清明有智慧的人,看到了他立刻就明了情景,他能从一些小事,小的现象里面看到整体,甚至能够预知未来。因为未来的祸福,兴亡都有前兆。这个前兆,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小现象,而粗心大意的人就忽略了。吉凶祸福表此刻人的动作形态上。‘见诸蓍龟’。蓍龟,是用来预睹未来的东西。‘蓍’是一种草,‘龟’是龟壳。古人用来占卜用的。何以能占卜?因为必定有一个前兆,这个前兆就是一种像。这种像能够预卜未来。

  能有预知未来的本事这个人很神,而学了传统文化就能够培养出有智慧的人。经过观察一个人的神情动作,吉凶祸福‘动乎四体’。看一个人四肢的动作,就明白是吉凶还是祸福了。总之,动作轻薄无礼的人就无福。动作恭敬,待人谨慎厚道的人就有福。所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善先知之,不善也必先知之,都是因为读了圣贤书,学会了怎样去看待事物、看人。当然学习最关键的不是去看人,而是要反观自我。期望自我这一生有福,就要在‘谨’上下功夫。过去没人教我们,此刻学习是“亡羊补牢”也不算晚。“1(3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朝起早,夜眠迟’是讲我们的起居作息要有规律。要勤奋。早上要早起,晚上不要睡得过早。因为如果睡眠占据的时间太多了,我们宝贵的光阴就给睡掉了。人一生光阴本来就不多,如果一天睡八个小时,一天就去掉了三分之一了。再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生病了要调养、休闲娱乐,这样又去了三分之一。剩下来就仅有三分之一时间,能够用来学习和工作。了解了这个情景,我们就要格外珍惜时间,奋力进德修业,抓紧每一寸的命光。

  古今中外,大凡是有成就的人,决不会浪费光阴。很多人专心于工作,精力集中就没有什么妄念,这种人反而睡眠会少。因为,他的心比较清净,心定消耗的能量就比较少。

  有统计证明,一般人的时间,百分之五十是花费在烦恼未来。总是想着将来该怎样做,很多忧虑,很多规划。百分之四十人的时间,是用在后悔和回忆过去。总之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不是妄想未来,就是追忆过去。过去的事情过去了,追忆也没用。未来的事情还没到,想也是妄想。人真正有用的时间,仅有百分之十,真正帮忙我们的仅有当下。缅怀过去、期望着未来,都是浪费时间。如果能够把这些妄想、忧虑减少,就能够省出很多时间来了。

  我们自我的学业、事业,也都要抓紧时间去提升。古人讲得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不要等到年纪老了,才悔恨自我浪费了时光。

  那里的‘朝起早,夜眠迟’,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比较正当的?此刻很多人都‘夜眠迟’做得不错。你问他晚上几点钟睡觉,可能十二点,可能是一、两点甚至三、四点都没睡。‘夜眠迟’他做到了。可是‘朝起早’他做不到。要明白古人讲,‘朝起早,夜眠迟’意思不是让我们凌晨两、三点钟还不睡觉。

  古人的作息是随着日头,所谓‘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晚上七、八点钟天就黑了,就入夜了。‘夜眠迟’晚上九、十点钟这就很迟了,那个时候就该休息了。早上几点钟起来比较适宜?最好是五点前,不要超过六点。这样就比较贴合‘朝起早,夜眠迟’。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依照中医的理论来看,一天能够分为四季,早上三点到上午九点是春季;九点到午时三点是夏季;午时三点到晚上九点是秋季;晚上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三点是冬季。人在春夏秋冬一天里的四季,应当遵循什么时间起居?春发万物生长,人开始苏醒应当起床了。夏天是做事的时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必须要躺下睡觉。这是最贴合生理卫生的。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七):

  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富学校文化,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全校师生进行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圣人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全校上下、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处处呈现出学习、诵读、力行《弟子规》的情景。此刻,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经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当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此刻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充分体现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提高,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而《弟子规》则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如果能够把这些都落实到行为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和谐。

  第三要找准自我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仅有懂得时刻反省自我,规正自我的人,才能够使其自身有长足的提高。这才应当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古圣贤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为人处世的根基。学习弟子规优秀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不光要会诵读,重要是能做到,并且长期坚持,最终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八):

  十分感激郑金昌教师的介绍,末学受之有愧。今日十分高兴能够跟大家一齐在此地来学习,十分感激大家!

  尊敬的李校长、郭校长,尊敬的诸位校长、教师,诸位大德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日末学心境十分的激动,十分喜悦,在马来西亚能够看到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在一齐推动和弘扬中华圣贤文化,如果是孔老夫子在世,我想他必须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大家在此地这样来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对於全世界和谐太平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末学在此地既是感恩大家,也是祝福大家,能在这一条圣贤之道一向走下去,愈走愈快乐,愈走愈欢乐。感谢!

  今日大会给末学的这个题目是个老题目,「百善孝为先」。虽然是个老题目,可是我想什么时候讲都有它的新意,因为这个伦理道德确实是历久弥新的。我们此刻全世界的人民都是期望世界和谐,都期望能够有快乐美满的生活,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了,这个根本还是在於孝道。今日我给大家汇报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如何称百善之先,就是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这是第二个部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记得以往有人在新闻媒体上登过这样的几句话,就讲和谐世界它的内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平。那里都有个「和」字,和就会善、就会乐、就会顺、就能睦、就能平,和是属於作用,这个根本还是讲的孝。

  其实关於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已经有讨论。你看看这《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闲居,学生就来求教,学生对教师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在旁边侍奉著教师。孔子这时候对曾子(曾参)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谐世界。你看,「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是和谐世界吗?「汝知之乎?」你明白吗?孔子为什么对曾子问这个话,不对别人问话?《孝经》我们明白曾子是当机众,是他来当机的,也就是孔子对他来讲。为什么对他讲?我们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个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说他对母亲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心急,不明白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我儿子跟她平时心连著心,於是就咬著手指。过去没有手机,有手机通电话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电感应,她一咬手指,十指连心,心痛,谁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赶紧往家里跑。回到家一看,原先家里来了客人,这时他母亲告诉他,说因为自我

  心慌意乱,也不明白怎样呼唤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到达至孝,怎样可能跟他母亲有这种感应?孝心到达了纯真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化解掉了,都没有了,这时空都能超越。所以现代人我们听到曾子觉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此刻父母打手机都打爆机了,还没有把儿女叫唤回来,惭愧!所以孔子为什么对曾子讲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能够做为《孝经》的当机众,才有资格学《孝经》。今日大家有缘在一齐来学习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听到孔子问这个话,觉得这个问题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这古圣先王他凭什么来和谐世界?曾子听了之后,怎样办?「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这时候,他本来是坐著,侍坐在孔子身旁,此刻他避席,就是从他的席位上站起来,不敢再坐,对於这么重要的问题,立刻就恭敬起来,对孔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自称。称自我的名称是最谦虚的称法,像我自我,我说茂森今日有缘跟大家见面,称茂森这是谦卑。曾子他叫著自我的名称,古时候仅有父母和教师才能称呼我们的名,其他的人,连皇上,只能称我们的字,不能称名。所以教师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参那里说,我并不聪明,何足以明白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觉得曾参是十分的谦虚。确实,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必须是谦虚、恭敬。你看避席,这就是恭敬,他称自我「不敏」,叫著自我的名称不敏,这是谦虚。谦虚、恭敬才是好学的态度,才能够理解教师的教诲,这叫师道。我过去在美国大学教书,常常有感叹,美国的大学很难教出像曾子这样的人,为什么?缺乏曾子的谦虚好学。教师上台讲课都是站著讲的,学生在底下是坐著听的,甚至带著一瓶可乐一个汉堡,甚至还有甚者,把两只脚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著这么听课的也有之。你想想

  这样的一个态度,他能学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尊师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学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够这样尊师重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孝子,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致敬,对教师才能够恭敬。所以事师就如同事父母一样的道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就看看古人对於师道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学校的教师、校长,大概您与我也有一些同感,觉得此刻的小孩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其实此刻学校的教育,全球都是这样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的修养。像你们上课有没有拿出一节课专门谈孝道的?你要想小孩他学到东西,必须得尊师,要尊师必须得孝养父母,你不从孝道教起,你让他尊师重道,让他能够好好学习,这个怎样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这个态度,一开始《孝经》就给我们演出来了。曾子他说「何足以知之」,说我不足以明白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传人,我们后人称孔子是至圣,称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样他不明白圣贤的至德要道?我们现代人说出来就是孝道,怎样不明白?他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那里讲到「何足以知之」,这个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明白一些,可是不足以知之,没有明白圆满。古人讲到,学、知这是我们力行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真正知了,必须就能够行。圣贤的学问叫知难行易,你果然

  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来,那你知的不够,不足以知之。

  所以我们今日讲「百善孝为先」,这个话题我过去以往在马来西亚也讲过,在各地也都讲了,这个光碟也流通不少。我自我要老讲也是教自我,为什么?自我没做好,没做好就是不足以知之,要是你足以知之了,你必须是你肯定做得最好。所以这个我们得要不断的去薰习。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确实哪里是这么容易知之的!这个孝能够说是你成就圆满的大圣的一个过程。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要真正把孝道做到了,你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大圣人也都不难。所以我们还是要像曾子那样,以著十分恭敬的心一齐来学习。这时候夫子怎样回答曾子?一看到曾子这么谦虚、好学,教师肯定将自我平生之所学和盘托出,不会保留,保留对不起学生。教师心量很大,怎样可能说学生他想学我不教他?现代的教师可能会这样,保留一手,不能教全他,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是一个狭隘的观念,这不可取。像孔子,一看曾子这么好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平生学问全部端给他。你看他讲了这句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看他平生所学归纳成一个字,你说儒家学问归纳成一个字是什么字?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从那里出生。什么教育?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教育?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你本来是善的,所以你必

  须能教好。为什么此刻不善?「性相近,习相远」,因为习气使然。「苟不教,性乃迁」,要是不教育,这个习性就做主了,本性就被掩盖住了,那就成了凡人。此刻把习性去除,把本性彰显出来,这就是成为圣人了,所以要教。从哪儿教起?那里孔子告诉我们,从孝道教起。《弟子规》你看一开端也这么说,「圣人训,首孝悌」,圣人的教诲首先注重的是孝悌的教育。说老实话,

  圆满也是圆满在孝悌,自始至终无非是孝字而已,尧舜也是孝悌的圆满而已。

  我自我从小十分的幸运,有遇到好母亲。这相片是我三岁的时候跟母亲照的。感谢!我小时候在广州出生、长大,那时候,从小只会讲广州话,广东话,讲国语不会讲,我母亲教我。我是先学会念唐诗,才学会讲普通话。我母亲第一首诗教给我的就是「游子吟」。这「游子吟」给大家朗诵一遍,这是唐朝诗人孟郊他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讲得很简单的一个生活小事,家里母亲要送小孩出门,小孩要远行,可能他是出去工作或者是去留学,这母亲给他去缝制衣服,这手中线,游子的身上衣,临行密密的缝。为什么要密密缝?这我们也能想像出来,做母亲的担心小孩在外面这衣服要是开了口,破了,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缝。心里就想著小孩赶紧把工作做完了,把学业完成了回来,意恐迟迟归。你看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诗人已经把慈母的那一分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句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沐浴在阳光之下长大,有一天长大了,忽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日,完全是父母阳光一样的温暖关怀下长大的。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阳光的温暖吗?

  我回想我母亲,在我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用爱心来关怀我、照顾我、教育我。从我的小学到了中学,中学上了大学,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的,然后又送我出去美国留学,二十二岁去美国的。当时在留学之际,正好遇到我生日,那时候母亲送我一份贺卡,这是临别的赠言。她说:「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於你清净光明的一生。」当时母亲写这个是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二十二岁。我忽然想起了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教导,她跟我讲范仲淹先生的故事,宋朝的名相,他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带著他改嫁,改嫁了姓朱的人家,之后他长大了,朱家人排挤他,说你是范家的人,不让他在家里。所以最终范仲淹被迫拜别他的母亲,要去求学,要去考取功名,将来期望衣锦还乡来报答母亲,来重振范家。当时他拜别母亲的时候,跪在地上对母亲含泪说:母亲,请您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必须回来接您去奉养。於是范仲淹就带著几本书、一把古琴、一把佩剑上路了,到了一个破的书院里面攻读,生活十分清苦。当时真的是像《论语》里讲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每一天只煮一锅粥,冻了把它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拿野菜用盐腌成咸菜,切成一条一条,这叫齑,断齑画粥,

  就是稀粥就咸菜。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家里比较富贵,来到书院里面看到范仲淹先生生活这么清苦,不忍心,於是送来一桌很好的酒席,期望范仲淹能够改善改善生活,增加点营养。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再去看望他,还看到那个酒席原封不动,於是就有点儿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先生,说为什么你不吃我的酒席?范先生说,不是我不想吃你的酒席,是我如果吃了你的酒席,来日就吃不下我的齑粥了。你看看,范先生就是用这样清苦的生活来砥励自我的志向。记载中说,他五年晚上睡觉都不解衣带,和衣而睡,夜夜苦读,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鸡一叫,他起来就开始继续读书。结果之后果然,像这样的用功的青年他必须是能够考得功名,所以他之后考上进士。进士是古代最高学位,举人,举人像硕士,进士像博士,最高学位。考了进士,真的衣锦还乡,要多长时间?仅有八年,原先向自我母亲承诺说十年,此刻提早回来了,衣锦还乡,接他母亲奉养。

  之后范先生出将入相,为朝廷建功立业,并且他把自我所有的俸禄都拿出来捐献给贫苦的亲友,资助那些贫寒的学子,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所以范先生对於北宋文化、儒家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贡献。可是他老人家还是,虽然是身为宰相的高位,生活还是那样勤俭,家里人只能穿布衣,不允许穿丝绸、缎子。他自我最终走的时候家里已经布施得差不多是一干二净,连自我丧葬费都不够。你看看,身为一国的宰相,我们说总理,这么高的职位,到走的时候却是像这样的清廉,做人做到这样那可谓是圣人了。所以范家,你看看他的子孙,个个贤能。范仲淹的一个儿子叫范纯仁,事父至孝,他父亲年老的时候他在家里照顾他父亲,朝廷因为仰慕他的才能、学问,於是就请他出来做官。像这种机会一般人看到,那还不赶快去,皇上有请,正是准备平步青云往上爬了。可是范纯仁怎样说?他拒绝了,他在家里照顾他的老父亲,他说了一句话,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怎样能够看重这个俸禄,功名利禄,而把父母给疏忽了?用此刻的话来讲,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你的事业才是真正有根基的事业。果不其然,范纯仁先生之后还是当了宰相,他父亲走后他最终出来做官了,也是跟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代贤相。所以你看命里有时终须有,

  你该做宰相的你拒绝都拒绝不了,何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不断营求?自我冤枉做了小人,人家君子乐得做君子。所以一味的提升自我的道德、学问,至於说功名利禄、富贵穷通,能不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那都是天命,不是我们自我凭著那种妄想心、攀缘心能够求得来的。要求只是求提升自我道德、学问就行了,你有肯定就有。

  所以当时我想到母亲这番教诲,带著母亲的这分祝福,远赴重洋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读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进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带了很少的钱,所以生活十分清俭。我记得从中国带过去的一张毛毯,冬天很冷,这毛毯不够,也不舍得买棉被,於是把衣服什么都压上来,最终把我的书本都压上来。当时买菜,搭著同学的便车每周去超市买一次菜,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所以买菜时间尽量的缩短,到了超市里头,我是不挑菜,专挑价格,看到哪个价格最便宜就买那样菜。所以通常买胡萝卜一大包,包心菜一大个,每餐吃的就是胡萝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萝卜。之后听到周泳杉教师的「健康饮食」才明白,原先吃包心菜、胡萝卜是很健康的。当时有同学毕业了,毕业了,他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因为那个高压阀已经不见了,他把它扔掉,我把它捡回来,说这我还能用,就用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来煮饭、炒菜、煮汤,一用就用了四年。当时我在美国读书,因为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也挺用功的,所以有奖学金。这奖学金每个月八百美金,当时还觉得挺不错了,刚从大陆过去的小孩,八百美金,是吧,一美金相当於八块钱人民币,八八六千四,好像眼睛都亮了。一般的同学用这个奖学金,省点过

  一、两年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了。那么我,当时我把这个每个月的俸禄把它分成好几分,除了自我的学杂用费,用生活费以外,每个月我给我母亲寄两百美金。我母亲跟我父亲早年离异,所以我母亲是一个人,我是独生子。所以我母亲送我出门留学的时候,大家可能想像不出来我那种感慨万千的那种思绪。母亲能够为我做出这样的牺牲,把自我唯一的,身边唯一的小孩送去留学,期望他能够学成,能够将来有所建树,能够为人民做一点服务,这是一种奉献。所以除了我给母亲每个月寄钱以外,另外还有给我父亲寄一百美金。另外,因为母亲在家里一个人,我就每个礼拜给我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人家有时候就笑我,说:你呀,什么都省,就是打电话不省。因为我每个月的电话费是十分高的,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因为母亲都惦念自我的小孩,异常是在美国好像无亲无故的,一个人在那里拼搏,母亲难免挂念,所以每个星期给母亲汇报自我的学习、生活、工作,让母亲能够安心,另外每两个礼拜给父母写一封长信,汇报自我的工作学习。所以虽然是我跟父母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心还是心连著心。

  当时,给大家分享一份我在去美国留学第一年,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写的一封信,这是给我母亲的。我说「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能够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坚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能够锻炼自我舍受。」这儿插一句,这个舍受就是舍离寒冷的感受,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舍受?因为外面的这个五欲六尘的这种享受,很容易让我们心志堕落,所以我当时常常用冷水浴来砥励自我不要死於安乐。这信继续往下写,「我目前的学习、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我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息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我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奋力读书,天理难容!」那里我为什么说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因为我在出国留学前,也是拜别母亲的时候,说:母亲,请您等我七年。干什么?这七年是一般读硕士要两到三年,读博士要四到五年,我母亲期望我把博士学位攻下来。所以我说:母亲,你等我七年,我

  毕业之后我接你到美国奉养。信继续往下写,「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母亲,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必须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当我母亲接到这封来信,大家说我母亲是什么感受?或许有的母亲看到这封信都流眼泪了,这小孩怎样冬天都没有棉被,赶紧给他寄点钱买棉被;你不要用那个不高压的高压锅了,去买一个好锅。可是我母亲没有这样,她给我的回信当中是这样写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激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激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诸位朋友,什么叫性德之光?这个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我们的本性具足了万德,只是我们此刻本性被我们的习性给覆盖住了,所以我们性德的光明显露不出来。如何能够打开我们的性德的宝藏,让自性光明显发出来?孝道是最好的钥匙。当时我受著母亲的教诲的鼓励,自我给自我规定过清苦的生活,别人在周末的时候去玩、party,我都不参加,每一天都是工作日,天天都是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人家觉得我好像有点呆板,怎样什么都不会玩。确实,既没钱玩,也没心思玩。我给自我规定七条戒律,叫「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经常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效法范仲淹先生一样,用清苦的生活砥励自我的志向。所以本来期望七年能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我四年就圆

  满毕业了。

  我的博士毕业以后,最梦想的,对我们这个中国留学生来讲,最梦想的就是找到大学里教书,做教授,因为在学术界里面比较少歧视,所以我们就很期望能够在大学里教书,况且我母亲也是这样期望我的,她的父亲,就是我的外公,就是大学教授,她觉得当教授挺好。我从小是,虽然挺笨的,可是还算听话。我记得我母亲以往告诉我,说我的姥姥,就是我的外婆,过去在世的'时候,看见我母亲教导我十分的耐心,循循善诱,她在旁边看得都没有耐心了,说这小孩怎样这么笨,怎样教都教不会。可是我母亲很耐心,她从不打我,然后很耐心的教导我。所以笨,必须得听话就行,如果不听话又笨,那就没救了。等我到了三十岁那一年,我舅父给我写了个生日贺卡,他跟我讲,他说茂森,我看你从小到大,没什么优点,仅有一个优点,就是两个字,「听话」。所以母亲叫我出国留学,我就出国留学,母亲让我念博士,我就念博士,母亲让我当教授,我就得当教授。博士毕业前夕要去找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导师的推荐函。因为我的导师是在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可是他要求人很苛刻,譬如说我们拿奖学金要给他工作、服务,一个礼拜按照规定是工作二十个小时,为教授做像搜集数据、做点运算等等,做这些助理的研究工作。可是我们这

  位教授没人敢跟他工作,原先有几个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跑掉了,因为什么?受不了。我当时刚到美国,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在他的手下工作。他工作量给你布置下来,一个礼拜二十个小时绝对不够用,至少得四十个小时。当时,因为我是从小到大听话听惯了,也不会跟他辩论,也不会去要求,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九):

  《弟子规》学习心得正文:

  在开展《弟子规》为核心的国学教育学习中,经过开班会、分小组讨论、写心得体会、谈心、行为规范训练等多种活动,受到很大教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应当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价值,重新定位,找回了自我。下头是他们的一些学习感言:

  潘xx: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明白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我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照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所以我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奋力学习,积蓄力气,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雷xx: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等,它使我明白原先平时不明白的小细节。就如“出必告,反必面”,出去必须要告诉父母,回来也要跟父母说,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也表现一个人的品德,不要让父母担忧和挂虑;“问起对,视勿移”,当长辈问你话时,视线要对着长辈,这个细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在这个物质泛滥的世界,对于小小孩喝酒又有多少人去理啊!“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说粗口的人何其多,像那些大学生,硕士,博士以骂粗口来泄愤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小孩。我们是礼仪之邦,不要让礼貌在现代“暴粗”中流失,真的该好好学习《弟子规》,好好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

  孔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构成及发展影响是最大最久远的,孔子不仅仅用他的言行教育着他的弟子们,同时也给我们后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教诲。

  为了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组织全园职工学习《弟子规》,在初读《弟子规》时,觉得应当是小孩要好好学习的书。但经过初读《弟子规》书中的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照自我,想想自我的父母,虽然自我已经很孝敬爹娘,细读《弟子规》后,总觉的我们以后还应当做到即时父母没有呼唤自我时,也要常常回家,多做家务事,去聆听父母的教诲,与父母说话时和言悦色,声调柔和不要嫌父母唠叨,因为自我也有老的一天,还要做到为父母着想,关心父母的健康,定期带父母体检,对父母的喜好要做到了如指掌,及时过问父母的生活和开心的事情,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让父母为自我担心,多做让父母高兴和顺心的事,及时为父母做事。想想父母对自我的呵护,从初生到成人,付出的辛苦真是一言难尽……当我们自我为人父母之后,才开始去体谅父母,明白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不图任何回报的,做为父母的子女我们为父母做任何的事,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做子女的本分。所以说:“对待父母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借口,忙!忙!忙!”要学会及时的关心自我的父母,明白父母的疾苦和需要,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关心和温暖。在与同事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在与长辈相处时要有礼貌,讲礼节,做

  到关心幼小,尊重长辈,尤其是遇事不能急躁,耐心对待任何事情,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诚信待人,在工作,学习中要奋力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多利用业余时间多读有益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书籍,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自身素质、充实知识,将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到行动中。

  我们要用孝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百事孝为先”成为每个人的行动,教育子女延续古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把《弟子规》发扬光大,让中华儿女在孝敬父母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学会孝敬社会,明白如何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一):

  在阳光明媚的六月公司在五家渠青湖御园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快乐人生》讲座",我有幸在公司的推荐下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专家和爱心人士们的精彩讲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当我进入大厅,对面突如其来的"教师好,您辛苦了!然后一个衣着唐装、面带微笑的女士向我弯下腰来鞠了一个90度的躬,又缓缓站起。"从没感受过的礼节使一向性格外向的我脸刷的一下子红了起来,束手无策地赶忙微笑点头已算回敬。即将给我们主持、讲座的专家们,都是义工,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为了使更多的人行善积德,为了我们的后代生活的更加快乐,他们走南闯北,不求任何回报,一次又一次的讲中国传统文化,讲《弟子规》,讲如何为人处世。对于台上教师的动作,这在平时的教学讲座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但台下能主动跟着做得人太少太少,大多都出于种种顾虑或胆怯,但今日却没有,回头望去,满场学员教师们都在用心地做着动作,一边服务的义工们更是做得专注、到位。也许这就是气氛,现场给人的一种和谐完美的气氛。

  在三天里我们被一个个动人的场面感动着,留下了几年也比不上的感动和忏悔之泪。

  我自以为自我平时为人善良,孝敬父母,工作认真,但跟他们比起来,我还相差太远太远,我也有太多的忏悔,因为我应对别人的指责做不到心平气和,总会埋怨;应对悲痛的事情不能做到微笑应对,教师说的好,悲痛是拿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我,嫉妒是拿别人的成就来惩罚自我,可我应对这些不愉快的场合,却做不到大肚,做不到宽容,应对别人的冷言冷语,心里总会感觉难过,想想,何必呢?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想法改变自我,要让自我开心,要让自我欢乐,仅有欢乐才能创造更美的生活。

  第二天晚上我们用视频感受了靳雅佳教师的优美育人音乐。她的朗诵打动人心,她的音乐感动人心,让我激动百倍,细细品味她的每一首歌,扣人心弦,让人流泪。看到在场的每位学员泪流满面,我也暗暗发誓以后要做一位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也把其中的《我们是一家人》《生命之河》《感恩一切》等曲子计划列入学校每周一歌的曲目中,让小孩们也感受一下感恩的教育。

  短而紧促的三天的学习,让我的人生似乎有了新的期望,我会记得好好生活,欢乐生活,不求回报,只求自我的付出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可能语言表达很不到位,很多感动,深受的启发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出来,但我坚定的信念是不会改变的,我会奋力,我会尽我所能改变我自我的不足,让家人欢乐,让他人欢乐,让自我欢乐的!相信自我,微笑应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必须能够的!在此我感恩我的公司给了我一次那么好的机会。感激生活中所有帮忙过我的人,也感激生活中所有伤害过我的人,使他们在慢慢地磨练我学习、长大、提高!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二):

  学习《弟子规》有1个多月了,并每一天坚持听《中华大讲堂》中对它的讲解,使我的内心比以往平静了许多,也感悟了很多。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老认为没那么多时间去接触它,心境有时很浮躁,认为没啥意义,就像有些人说的《弟子规》从古传颂,清朝不也照样灭亡了,认为不切合实际,也就没有真正体会和感受到那么多,大约读了一个星期了的时候,儿子看到我写的笔记后对我说:“母亲,你进家委就对了,能让你多学点习,还能为我们班级做点贡献”。儿子的这番话触动了我,让我每一天坚持继续学习,每当《弟子规》中讲到一些并不贴合当今社会现状的问题时,我会重复的去听李毅多教师的讲解,从疑惑中寻找答案,这样我对一些事就不再纠结。对于不贴合实际的问题,我们将它忽略不计,就当它不存在,大体了解一下就行,而对我们生活和长大有益的就去好好理解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入则孝”里最先讲到的是当子女的要孝顺父母,所谓“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当父母呼唤时,要及时回答,不能迟缓;

  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

  对父母的教导,应当恭敬的聆听;

  对父母的批评,应当顺从的理解。这是对字面的解释,如果拿到生活中,我们做子女的和我们的子女都是怎样去对自我的父母的?值得深思一下,就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当长辈的对小辈是各种的疼爱,可谓言听计从,从而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溺爱小孩很严重,却感觉不到,以至于小孩对父母大声喊叫、甚至打骂父母,使他们丢失了原本纯真的善良,多了怨恨和不满。拿我的大家庭来说吧,父母生了我们兄妹四人,父亲在世时很有威严,属于听到他声音就有些紧张的那种,而我们的母亲性情温和,与父亲截然相反,正是母亲的温柔疼爱,让我们兄妹四人养成了对母亲的爱却视而不见,甚至无视,久而久之让我们养成了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尤其无视母亲的呼唤和教导,也不愿意理解母亲的批评,还会去顶撞她,回想那些真是惭愧。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当时上三年级的儿子去母亲家,当时因为母亲的一句关心我的话,让我感到母亲很烦,想让她少操闲心,就大声呵斥了母亲,事后我并没当回事儿,几天后我和儿子也因为一句我关心他的话而发了脾气,儿子霸气的回话让我哑口无言:“你那天就是这样大声喊我姥姥的,我跟你学的。”我的天,当时我就在想,都说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运用在我身上真是“恰

  到好处”,内心五味杂瓶、翻江倒海的难受,我的言行已经不知不觉的影响到自我的小孩了,从那时开始,我就不断改变自我对母亲的态度,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上头有年长的哥哥姐姐,平时我们也经常互相告诫对待母亲要和颜悦色,多些耐心,母亲养大我们不容易,70岁的母亲了,每一天都牵挂着她的小孩,而她的小孩却不以为然。慢慢的我用自我反省后的行为去影响哥哥姐姐,我认为一个能对自我言行做出反省并能及时醒悟的人才配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相对那些有错不改,还执迷不悟,我行我素的人来说,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是让人看不起的。表面做的所谓孝顺永久上不了台面,甚至令人唾弃,父母需要的是小孩们的关心和理解。到此刻,我十分感激儿子当年的那句话,让我瞬间醒悟,以至于到此刻我经常会反思自我哪里说错话啦,做错事啦,乱发脾气啦,给小孩带来负面影响啦等等。我虽快四十,但我庆幸自我的修养在不断提高,这种提高能让我的生活更加快乐。

  人,需要在反思和学习中感悟前行。我们一个人在认真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在以身作则,以身效法传播一种动力和能量。一个人的改变也会潜移默化影响身边的人,事无大小从自身做起,时间能证明一切,放下浮躁和杂念,把目光从别人的身上转移到自我身上,你才会明白,改变自我也是在改变别人。接纳自我的同时才能真正看到别人的苦楚和付出,我们需要的是对自我的认可,对他人的感恩和真心的给予,有一颗柔软的心才会悲悯和珍惜人活这一世的不容易,以及被我们日常忽略的亲情,友情,感情。

  短短的几句圣训,意义非凡,能去孝顺父母的人值得尊敬!

  小孩在慈明学校的这些日子有很大变化,比以前更懂事、更细心、更优秀了,小孩的变化让我欣慰,也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我和小孩用彼此的改变来影响着对方更好的发展,对我的小孩而言,选择慈明学校是正确的。对我而言,感恩慈明,感恩父母,感激儿子!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三):

  弟子规这本书在教师没发下来之前,我认为只是一本普通的书,根本不把它当做是一回事。可发下来没几天,我渐渐地觉得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忙。并且也喜欢上了这本书,经过教师的介绍才明白这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人学习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

  弟子规这本书有着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弟子规讲述了人们: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到达对父母孝敬的目的,对构建和谐家庭起到促进作用。这本书让我们养成一种尊敬他人的良好习惯。弟子规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

  而我异常喜欢一段,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短短的24个字,就让我有十分大的感想,而我理解的意义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当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理解,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悲痛。所谓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这就是我得到的心得。

  脾气小一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先反省一下自我是否也做错了应当在自我身上找一下过失,要多为别人处地着想,不要只想着自我的利益,要微笑应对人生。忧愁,愤怒使人老,微笑能够让人变得简便而有活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最能笑者是健康的,人们通常用笑来随顺,尊重,供养一切大众,令人皆大欢喜。肚量要大一些,做事不计较,心中没烦恼,任劳任怨,尽心行孝。这就是我所得到的启发和体会。

  幸好我们有一本博海深文的书,让我们学会这么多做人的道理,使大家进一步和谐!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四):

  当小孩哇哇坠地时,父母就义不容辞地充当起了启蒙教师的职责。小孩在注视着父母的一举一动而长大着。试问哪个父母不想有个“母慈儿孝敬”的结果呢?所以,小孩的长大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日有幸看了《弟子规》光碟,两个小孩的汇报令我深有感触。他们有着相似的幼年,而幼年给小孩的心灵造成的创伤最关键的。他们在父母的谩骂声,摔碗声中长大,想必这样的环境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他们觉得自我的家,自我的父母都是不安全的,更何况外人。久而久之,那种不安全会尾随着他们,不光对家庭,对社会也有厌恶感,所以到了叛逆期就会对社会构成必须的危害,打架,吸毒,抢劫等等……能够说是无恶不作。我觉得不管是双亲家庭或是单亲家庭,作为父母,要让小孩感受更多温暖,在和谐家庭中生长的小孩,就算是成绩一般,但思想品德很健康。许多单亲家庭,认为家庭破碎了,自我是受害者,感觉全世界都欠了你一样,哪有什么闲功夫再去管教小孩,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想法,自私地为自我而泣的同时,忽略了小孩的感觉。所以,单亲的家庭要更自立,更坚强,更多给予小孩爱,让小孩觉得自我并没有被父母抛弃,这样小孩的心灵才不会扭曲。小孩仅有在“被爱”中长大才是最快乐的,才会更懂得珍惜快乐,才会更珍惜自我的父亲或母亲。

  我的小孩不是很优秀,在生活学习中也存在了很多让我我头痛的问题,但我感到骄傲,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他的品德很好。他很善良,很亲和,很单纯,乐于助人,甚至他相信只要是跟他讲话的人一律都是好人。我想让他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很美很美的,不用厌恶地生活着,这样舒心地活着,才是我们给他的最好的享受。此刻的小孩学习任务很重,许多家长会认为学习好就是完善的,我觉得这是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小孩的品德更重要,小孩是品德不是靠嘴巴教育出来的,而是在家长的行为引导下渐渐显露出来的。很多家长教育小孩:对待家人要和蔼可亲,这是理所当然的。可在教育小孩当中,不应当单单对家人,如果仅仅这样,无疑已经给小孩打上了“自私”的枷锁。我经常会带着小孩乘公交车,当看到年纪较大的老人上车,就让座,在那些个爷爷奶奶的道谢声中,再次表扬他“做得十分好”。从中让他感觉帮忙别人是很欢乐的事情。所以当小孩去帮忙任何人的时候,我都会高兴地小小奖励一下。我认为学会感恩,要先从尊老爱幼的小事做起。作为家长,我们要赏识小孩的每一个优点,并且不断地鼓励他。看到小孩的缺点,我们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讲出来,回到家跟他沟通一下,权横下轻重。我想小孩们都会懂事地理解善意的意见或提议的

  。

  我觉得让小孩增长见识是十分必要的。我几乎每个星期会带小孩出去走走,不是必须要走出无锡,到很远的地方才叫长见识。我是有意识的带上小孩出去观察一些事物。比如,春天的时候我们一齐找春天,用美丽的词语描述春天,我们一齐来抢答关于春天的词藻;夏天的时候我们一齐游泳,一边游泳,一边回忆下英语单词;秋天时,我们一齐会拿上扫帚,去小区广场把树叶扫干净;冬天也会一齐堆雪人……门前一棵树就能让我跟小孩谈上一年,因为四季的树都是在变化着的。这就增强了小孩的学习兴致。跟小孩在一齐的时候,我们要让自我回到幼年,跟他一齐长大,想想我们自我在四年级的时候是什么样貌的,这时,我们会包容很多小孩的小错误,也变得不再斤斤计较。

  其次让小孩爱上学习也是很必要的。我几乎是跟小孩一齐长大的,小孩看的书,我大多都看,然后我们一齐聊书中资料,有时还会争辩一番。这样不但能增进感情,主要是能培养起他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他就爱上学习了。但要让小孩坚持这种学习兴趣可不简单,家长要不断地完善自我的知识面,让小孩对你有崇拜感,这也就相对地刺激了小孩的求知欲,他就会翻阅很多的书籍来增加自我的知识面。以前我的小孩不爱学习,学习态度不好,一向抱有上学就是为父母而学的心态。我就报名学英语,跟他一齐提高,我们比赛,谁提高更快,刺激他的上进心。此刻呢总算小有收获,作业也做得很快,做完功课还会自我记得弹钢琴,不用我再催促。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还得感激班主任霍教师,我对小孩也有手足无措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打电话跟霍教师沟通,聆听她的教育心得,每个父母都有这种时候,霍教师让我要适时的调整心态,对待小孩既是朋友又是严师。有时这种分寸确实拿捏不准,所以有时会起到反效果。四年级的小孩已经开始有逆反心理了。教师让我看《弟子规》,我很用心地看,用心地记,真是深有感触的。我们做得确实不够,还有很多很需要学习。当我听到《弟子规》中“凡不言,信为先”,

  先问小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跟他沟通,说话是必需讲诚信的,做不到的事,能够不答应,但凡答应了,就得不折不扣地完成。我不明白小孩听进去多少,但小孩的表情我明白他知错了。然后我就引用“有则改,无则警”来鼓励他。我的小孩一向说自我有怯场的缺点,所以我会跟霍教师沟通,让小孩不时地在班上进行才艺表演,借此壮胆。所以在此我向霍教师多多学习的同时还要感激教师对我们的教育。规中有很多我们用得到的东西,虽然我不能像小孩一样地流利地背诵出来,但大多的道理都跟小孩交流过了。此刻的小孩在教师的教育下,理解本事甚是了得,每每读来,小孩们解释地都是头头是道。小孩在家中经常念念叨叨“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用人物,须明求;徜不问,即为偷”等等……我在一旁听着,也会跟着一齐读。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这个词眼很神圣,学校推崇古颂贤文是良举。《弟子规》在教育小孩们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智的人,有勇的人。小孩学到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在一齐学习着......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五):

  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弟子规》,从《弟子规》总则里,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反思。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此刻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审视自我,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作为一个人的首要。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教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要学做人,你要孝顺你的父母,如果你连自我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别人更不会好。常言说:“万善孝为先!”你对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你就不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其次,你要做事谨慎细心,研究周全;与人相处、交往要有诚信。你要对你周围的人多关心,友好相处。学习关键要落实行动上,所以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背诵的弟子规都很熟悉,在平时有个别学生有不好的行为,就按弟子规的资料教育他们,向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真正有好的品质,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你才有资格去读书、学习。否则你有了学问也不会对社会做出什么有益的事。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六):

  随着自我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小孩越来越懂事,家庭气氛也越来越好,异常是夫妻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务活、带小孩基本是我自我做。而我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简便。丈夫回来,往往就是一堆脏衣服、臭袜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摆,坐吃等喝。尽管我为家庭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领情,并且甭说你对他发脾气了,态度言辞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计较。所以,我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总有种「忍辱负重」之感,两人之间也时常疙疙瘩瘩的。

  随着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先问题的根本就在自我身上,是我自我的心态不对,虽然为家庭为对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为对方好,而是时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为他做了多少,他又为我做了多少,总觉付出多回报少,故心含委屈。对方感受到这种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馈回来的也是不好的态度。

  《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是自我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过,首先改变自我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并且变成了我的「大恩人」。因为是丈夫在社会上遮风挡雨,维护着我们这个家,治家理财也是多亏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为有了他的磨炼,我原先焦躁的性情才变得温和、沉静,狭小的心量也变得更加宽阔,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他,感恩心一出来,恭敬心、真诚心都出来了。我也把这种心态传递给小孩,所以每当丈夫上班走时,我和小孩都送到大门口:「父亲再见,您慢走。」下班回来,小孩赶紧迎上去:「父亲辛苦了!」我则拿过毛巾给他擦汗。睡前小孩还要问安:「父亲晚安,祝您做个好梦!」

  丈夫出差时,我会打电话问候,在生活上也尽量体贴丈夫。若自我在家吃就简单对付,他回来时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劳累,我自我再疲劳也要给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脚水帮他洗脚。并且此刻做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时我还常用手机给他发条信息,对他的优点或善行进行赞扬,因为《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他的缺点,尽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尽量研究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学习圣贤文化的好机会,开始丈夫答应了,结果临走前一天晚上,他又变卦了,尽管我十分渴望并珍惜这次机会,但为他我忍痛放弃了。我对他说:「我们学习圣贤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社会更加完美和谐,不能反而引发矛盾。我明白你也是为了我好,我也为了你,不去了!」他说:「这样的话,以后我支持你学!」随即,他出差去南方,回来时头一次给我捎回了衣服,并且还是两套;平时十分节俭的他,花60元钱为我买了一把精致的梳子,还让人在上头刻上我的名称。

  丈夫对我确实变了,大热天他会满头大汗地抢着炒菜;衣服、碗筷有时也帮忙洗;看到我很累时他还会为我捶捶背;甚至有时还帮我剪脚趾甲。当然偶而丈夫脸上也会阴云密布,我就赶紧反省自我,一静下心肯定会发现自我心态或言行上有不好之处,只要纠正了,他也很快会「多云转晴」。

  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快乐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同时我体会出遵循圣贤教诲的两个原则,肯定你的家庭会十分美满。第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我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第二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我,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我身上。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总之一句话:只要念念为对方,家庭就可变天堂!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七):

  二年级暑假时,父亲要求我读诵《弟子规》,刚开始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觉得挺好玩,可父亲要求我背诵下来,这可真有点难为我了,在父亲的坚持下,慢慢的,每一天背几段,一个暑假,我最终全部背下来了,经过父亲的耐心讲解,我还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这个暑假收获可真不少。之后在一次课堂精彩三分钟上,我一口气背下《弟子规》,同学们被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顺口连句的背诵声所打动,赢得一阵阵掌声。我为读到这本好书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首孝悌。父亲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自我的父母,爱护自我的兄弟姐妹,还说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样可能去尊敬、爱护别人呢父亲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教育我,正是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爷爷、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过生日时,我总会送给奶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使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平常早晨上学前,我总会先向父亲、母亲鞠躬请安问好,然后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班上与同学们也团结的很好,同学间过生日时,我们相互间还上门祝贺。

  次谨信。书上解释说,其次说话要谨慎,为人要诚信。要求做人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要冒然随便乱讲,弄不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好事变成坏事,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真够重要,平时我总好讲话,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为人要讲信,平时凡借了别人的钱物,我就会即时归还。

  还有很多诸如“身有伤,贻亲忧。字不敬,心先病……”父亲在看到我生病或受伤时,会用《弟子规》上话来告诉我,这样会导致父母担心的。看到字写的不好,也总会说字不敬,心先病,你态度不端正,不恭敬,当然字就写不好。

  《弟子规》上的句子短,好记,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弟子规》上的话来规范我们的言语行动,就会使我们小朋友变得懂事,有礼貌。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与《弟子规》上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长大过程中,我会以《弟子规》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已,力争使自我取得更大提高。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八):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我的品行,确实有必须的差距。

  在孝方面,此刻想起自我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觉得都是应当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哆嗦了几句,我反而厌恶他们。此刻想想那多不应当啊!

  此刻自我既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我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我作为母亲的我就应正确引导小孩诵读《弟子规》。让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长大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母亲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终一刻都不想去做。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并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所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此刻读过了《弟子规》后,我最终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头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我的修养。

  弟子规心得体会(四十九):

  这个月我们主要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泛爱众—部分。经过这个月的学习让我懂的了以下几点:

  1、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我们不能鄙视任何人,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有财有权有势就去巴结他,我们大家应当互敬互爱,相亲相爱。此刻的有些小孩们就异常有这种歪风邪气,天天比自我家里多有钱,比自我穿的名牌衣服等等,其实小孩就是要以此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是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2、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因为他得容貌好看,而是这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才能,德行高尚的人,名望天然高。有才有本事的人,人们在和他相处以后会更加欣赏佩服他的处事本事。我在外面工作时遇到同事异常有本事的我们就会主动称呼他为教师,这就能看出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他所在的位置和他如何能说大话而是他的内在才能。

  3、当你有本事而别人没有这种本事时,你要无私的奉献去为众人服务,不要自私自利,只研究到自我,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能,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不管是人还是物。别人正在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使其分心,当别人心境不好的时候,不要说话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父亲经常告诉我: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许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语言就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和快乐。

  4、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保密,更不能去和别人说。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等于自我在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相反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我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当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5、财物的取得与给予,必须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我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要让他人做事时,先要反省问问自我:“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我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我的事,应当宽大为怀把它忘掉,不开心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我,苦恼自我!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俗话说:滴水之恩乃当涌泉相报。我家昨日把地里种的姜刨了,今日给亲戚朋友都送一些,婆婆说让我把好的留着自我吃不好的送人就能够了。我说要送就送好的,不然就不送。婆婆不高兴了我就不吱声了,然后偷偷把好的一份一份包装好,今日都给送出去了。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给你送东西都是不好的你会怎样想,虽然我没能说服婆婆可是她明白以后也会理解我。

  弟子规心得体会(五十):

  记得小时候首先接触的是《三字经》,总是喜欢和同学比,看谁背的多,背的熟,弟子规学习心得。

  其实那些故事的真正含义都是之后才慢慢明白的。

  来到了巨人培训学校,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这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不得不深感惭愧,这么晚才学习《弟子规》。

  经过几天的学习下来,令我受益匪浅。

  今日就把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经过学习《弟子规》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最简单的做人原则。

  一个对自我父母都不善的人对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必须不会好。

  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从小我也是个比较听话乖巧的女孩,对长辈一向是比较尊重,所以在父辈或长者也对我很关心。

  这点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仅有自我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弟子规》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换句话说,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辈,也应善待他人!《弟子规》提到"信"说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必须要遵守承诺,没有本事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对于"诚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我说过要做的事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完成,第三次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当谨言慎行,谈话资料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现一番。

  看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内疚。

  我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说话的艺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省自我在说话方面有什么缺点,所以经常会因为自我说话不妥与朋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今日《弟子规》让我明白了,我要刻骨铭心的记得说话不要多说,要说到点上,说得具体明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说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能够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我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当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确定,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的意思是当你有本事能够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研究到自我,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境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最终说说生活习惯,《弟子规》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奋力。

  学习是不断的,生活更是学习做人最好的平台。

  感激《弟子规》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训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断都告诫自我有很多不足,谦虚的理解别人善意的批评并加以改之。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要继续学习《弟子规》的传统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做人。

  我励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乐观进取的应对未来长大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一):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导,这本书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认真学习等等。

  学习《弟子规》之前,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但学习《弟子规》之后,我认真反省了自我。

  在各方面我都存在缺点,例如“孝”“余力学文”“出则弟”等我都有很深的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你时,应快速回答,父母交代的事情也不要偷懒。一读到这儿,我就深感愧疚,平日里,父母喊我,我也要拖个老半天。父母交代我做事,有时也会偷点小懒,甚至不做,读弟子规后,我必须尊敬长辈,认真完长大辈交代的事情。

  “团结就是力气”既然我们有缘分分到同一个班,就更应当团结一心。《弟子规》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和同学团结,把同学当作自我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可是我们有谁做到了这一点呢?我想很少吧!可是此刻改正并不迟,如果我们想在一个优秀,团结的班团体中,就请你做到了这样一点吧!

  时间流逝飞快,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很容易从年轻到老了,珍惜此时吧,“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啊!也许你觉得时间过得并不快,但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你手中溜走了,让我们一齐珍惜时间,用宝贵的时间来学习知识。

  《弟子规》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许许多多,其中的人生道理更值得我们去领悟,去学习,感悟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二):

  二年级暑假时,父亲要求我读诵《弟子规》,刚开始时,读起来朗朗上口,觉得挺好玩,可父亲要求我背诵下来,这可真有点难为我了,在父亲的坚持下,慢慢的,每一天背几段,一个暑假,我最终全部背下来了,经过父亲的耐心讲解,我还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这个暑假收获可真不少。之后在一次课堂精彩三分钟上,我一口气背下《弟子规》,同学们被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顺口连句的背诵声所打动,赢得一阵阵掌声。我为读到这本好书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首孝悌。父亲告诉我做人首先要学会孝敬自我的父母,爱护自我的兄弟姐妹,还说一个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样可能去尊敬、爱护别人呢父亲也时常以这句话来教育我,正是因为学习了《弟子规》,我对爷爷、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过生日时,我总会送给奶奶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使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平常早晨上学前,我总会先向父亲、母亲鞠躬请安问好,然后再高高兴兴上学去。在班上与同学们也团结的很好,同学间过生日时,我们相互间还上门祝贺。

  次谨信。书上解释说,其次说话要谨慎,为人要诚信。要求做人说话要讲究方法,不要冒然随便乱讲,弄不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好事变成坏事,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真够重要,平时我总好讲话,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为人要讲信,平时凡借了别人的钱物,我就会即时归还。

  还有很多诸如“身有伤,贻亲忧。字不敬,心先病……”父亲在看到我生病或受伤时,会用《弟子规》上话来告诉我,这样会导致父母担心的。看到字写的不好,也总会说字不敬,心先病,你态度不端正,不恭敬,当然字就写不好。

  《弟子规》上的句子短,好记,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用《弟子规》上的话来规范我们的言语行动,就会使我们小朋友变得懂事,有礼貌。尽管我还有很多不足,与《弟子规》上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长大过程中,我会以《弟子规》为镜子,时常照照自已,力争使自我取得更大提高。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三):

  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日,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论平时什么情景,父母呼喊我们,得立刻回应,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让我们做,应立刻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是呀,我们孝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当把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是古人教育我们,不管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此刻完美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们完美世界的长辈们坐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并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父亲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父亲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而此刻,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先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

  最终,我把《弟子规》读完了。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长大!”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四):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当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此刻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够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当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当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当恭敬地听而不能够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悲痛。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五):

  《弟子规》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仅在教小孩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师长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小孩效仿的楷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则,这24个字清楚明晰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出尘入世做人的基本准绳。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以上这些是为人处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这些都做好了之后,还能有余遐,就应更奋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先立德,后学文。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根本的东西。所以《弟子规》总序中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不良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过分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使许多人表现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缺乏爱心,没有社会会职责感,甚至身败名裂,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必须奋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倡以德立人、以德兴国。

  从《弟子规》的第一章里,我首先读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很认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而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这些事也日益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长久不衰。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构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构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在学习之前,我自认为是个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以前我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总认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父母几个养老钱就算是孝子了。这是何等的认识错误啊!此刻我的父母都已进入花甲之年,我应当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此刻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能够用弟子规来教育学生。如上英语课时,发现溜号的同学,教师可用《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诲教育学生,帮忙他们改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英语作业,发现学生抄作业,监考、改英语试卷发现学生作弊,教师能够用《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教诲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把“奋力学习,积蓄力气,奋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欢乐,这种欢乐能够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欢乐我想应当是能够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当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总而言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广泛运用,并经过家庭、学校、社会,逐步推广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当认真地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六):

  从我进入湖滨一小学习以来,学校就开展了诵读经典《弟子规》的活动。古人写的《弟子规》压韵、好背,读上去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它主要记载了古人对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各方面的训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对父母的尊敬。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懒。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对于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来说,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就拿我来说吧。平时父母叫我时,我总是很不难烦地说:“好啦好啦,明白了,明白了!”此刻拿自我和古人比起来,我真是自叹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应当这样跟他们说话,这就是对他们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长辈叫我,我也不应当这样不礼貌地跟别人说话。还有,父母平时叫我帮忙时,我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拒绝。以前总是以为这本来就不是我做的事情,所以就没有放在眼里。此刻我才明白,我真是太不懂事了!父母叫我帮忙,我就应当无条件理解。

  “出必吿,反必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也有极个别同学却做不到。有一次,我们班有个同学放学后没回家,可把他父亲母亲急坏了,到处打电话询问,最终才明白去了一个同学家里。之后他父亲母亲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

  我们应当从小就做一个礼貌懂礼的小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要向好同学学习,把缺点改成优点,《弟子规》给我们的好处和知识远远不只这些……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诵读《弟子规》这本书吧,它会让我们终生受益无穷,让我们的一生更加丰富多彩!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七):

  弟子规这本书在教师没发下来之前,我认为只是一本普通的书,根本不把它当做是一回事。可发下来没几天,我渐渐地觉得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忙。并且也喜欢上了这本书,经过教师的介绍才明白这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人学习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

  弟子规这本书有着弘扬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弟子规讲述了人们: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到达对父母孝敬的目的,对构建和谐家庭起到促进作用。这本书让我们养成一种尊敬他人的良好习惯。弟子规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

  而我异常喜欢一段,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短短的24个字,就让我有十分大的感想,而我理解的意义就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当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理解,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悲痛。所谓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这就是我得到的心得。

  脾气小一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先反省一下自我是否也做错了应当在自我身上找一下过失,要多为别人处地着想,不要只想着自我的利益,要微笑应对人生。忧愁,愤怒使人老,微笑能够让人变得简便而有活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最能笑者是健康的,人们通常用笑来随顺,尊重,供养一切大众,令人皆大欢喜。肚量要大一些,做事不计较,心中没烦恼,任劳任怨,尽心行孝。这就是我所得到的启发和体会。

  幸好我们有一本博海深文的书,让我们学会这么多做人的道理,使大家进一步和谐!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八):

  8月,我走进上海火炬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年书,我从来都不明白世界上原先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先只明白有本《三字经》,并且就明白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顿时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蕴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一天空闲时间必看,并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先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父亲的电话,委屈地说:“父亲,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钟,还不见父亲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父亲,你怎样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父亲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立刻到,你坚持住”。很快,父亲来了,把我叫出来,在我出来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得我浑身直抖,那漫天弥漫的雪花还没有消停。

  这时父亲赶紧走过来把军大衣让我穿上,我却嘟囔着“那么丑,我才不穿呢”。说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车,当摩托车启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寒风和冷雪简直让人窒息。父亲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朝后对我说:“把大衣收紧点”。出了学校大门,我才把那个象爷爷经常披着的军大衣披在身上,瞬时身上一股暖流流过。无意间抬了一下头,这才发现父亲或许因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单薄,头上没带头盔,手上也没带手套,膝盖上更没加护膝,却坚实地在我前边替我遮挡风雪和寒冷,靠在父亲的背上是那么暖意融融,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爱如山,

  弟子规心得体会(二十九):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可是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所以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快乐人生讲座之后,才明白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快乐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能够做,哪些不能够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确定,及时纠正自我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能够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阳光,我们是星星,永久围绕着阳光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十分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小孩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快乐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我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我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应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弟子规心得体会(三十):

  《弟子规》是中国古时的蒙学课本,讲述着古代礼貌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能够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人对老人的尊重、对父母的孝敬。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贵端,慈而宽。”这就话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叫刘宽,他总能体谅犯错的部下,不生气,不发火。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就让侍女给他端鸡汤,在他接鸡汤时,故意失手,鸡汤刚好洒在刘宽刚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刘宽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关心是女烫伤没有。

  在现代,和刘宽的君子风度恰恰相反,一些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不宽待下头的职工,当职工犯了点错误,就会在大会上严厉批评,而不像刘宽那样宽以待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宽厚,才是完美的。也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亲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所以让父母亲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能够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明白了必须会很悲痛。

  而我平时就很任性,经常擅自做主。有时候母亲让我做事,我喜欢了才做,不高兴就不做,让我去买东西,我有时还不经母亲同意就买些自我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钱,我就藏起来,不告诉母亲,自我拿去买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类的。我明白这么做是不对的,母亲其实也不是不让我拿零花钱,母亲只是让我自我学会怎样正确花钱,不买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

  此刻我渐渐长大了,我明白我有做的不对的,我以后要学会管理自我,这样就不会让父母担心了。

Copyright © 2018-2024 www.hen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很靠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0340号-4

部分内容来自得培资料和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