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1):
又到了周末,母亲带我去钓鱼(我们是去钓假鱼)。
我们来到红石公园,钓假鱼。
钓鱼摊在红石公园的东边,钓鱼池其实就是一个充气水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塑料鱼、小鸭子、章鱼、海豚什么的……,鱼竿也是塑料的,鱼线下头挂着一个吸铁球,鱼的.嘴里砸了一个钉子,这样,就能够引鱼上钩了。
妹妹好奇地说:“这么一大池鱼,谁能钓完呀?再说,钓了放哪儿呀?”母亲给我们每人交了两元五角,一共是五元,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个钓鱼竿,就开始钓鱼了。
可是,鱼都沉在水底,可气的是,吸铁球死活也不往下沉,怎样办呢?所以,我一只手把吸铁球摁下去,另一只手拿着钓鱼竿,就这样,我们很快就钓到了一只只海豚、章鱼、热带鱼、金鱼等。
之后,又来了两个小弟弟。
其中一个弟弟钓得十分快,可是他一只海豚都没钓着。
我给他了4只,这下,我只剩8只了。
请你们猜猜吧,我原先有几只小海豚?你们肯定猜到了吧?是12只,算式是:4+8=12(只)。
我们玩了约一个小时,就回家了。
数学故事(2):
库默尔屈就为一个中学教师时,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运算却忘了七和九的'乘积!他犹豫很久讲不下去时,有学生说答案是61,他依着写下了。
怎知另一声音说他应当写69。库默尔当然晓得正确答案仅有一个,至于是61、69或其他数目,他不能决定了。于是他开始分析,高声说61是质数,不会是一个乘积,65是5的倍数,67也是质数69看来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
数学故事(3):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一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之后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父亲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仅有5个苹果。怎样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父亲期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小孩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数学故事(4):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仅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故事(5):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 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并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证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 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 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我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我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 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 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数学故事(6):
教师出了一道题:8÷2=?
随后问大家:8分为两半等于几?
皮皮回答:等于0!
教师说:怎样会呢?
皮皮解释:上下分开!
丁丁说道:不对,等于耳朵!
教师:哦?
丁丁回答:左右分开呗!
数学故事(7):
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本事,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能够,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日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数学故事(8):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可是趣味的是,这种十分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十分小,可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
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景,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出将要抛钱币的人手上的钱币在落地后哪面会朝上,你应当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可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当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
数学故事(9):
从前,有一个老汉,临死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不行了。咱们家仅有十七棵树,我死后,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三分九分之一,并且,每个树都不能砍倒。”说完这些,老汉死了。
兄弟三人看到死去的父亲,他们悲痛极了,于是,三人商量着安葬了父亲,他们并且按照父亲的叮嘱,商量着分树,按老人的遗嘱分树,怎样分也分不开,兄弟三个一筹莫展,谁也没有办法。
可是,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从那里走过,轻简便松,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让我们一齐看看他的解决方法吧。
小朋友和兄弟三个人说:“要想用现有的树,将其按照你们父亲的叮嘱分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下外人的树”,听到那里,兄弟三人还是很迷茫,于是,小朋友就给他们继续解答问题。
解答方法:
把邻居的树借来一棵加上来分,17+1=18(棵) 老大:18的.二分之一是9(棵) 老二:18的三分之一是6(棵) 老三:18的九分之一是2(棵) 9+6+2正好17棵,最终把邻居家的树还给邻居。
数学故事(10):
学习数学不仅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之后,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先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数学故事(11):
此刻人买犬,有些是为了看家防盗,有些是为了上山打猎,有些是为了侦查破案,有些是为了观赏消遣。古代人也会为了各种目的买犬。下方是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里一道关于买犬的应用题:
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问人数、犬价各几何?
题目的大意是说,此刻有几个人合买一条犬,每人出5文,还差90文;每人出50文,刚好够了。问有多少人,犬的价钱是多少。
第一次每人出5文,第二次改成出50文,增加的钱数是50-5=45(文)。
每人多拿出45文,刚好补足了原先短缺的钱数90文,所以人数是90÷45=2,
犬的价钱是50×2=100(文)。
答案是:共有两个人,买一只犬要100文。
《九章算术》里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几个人合买一件东西,拿出来的.钱有那时多了(盈),有那时不够(不足),有那时刚好(适足)。这种算术题型很常见,至今还叫做“盈亏问题”或“盈不足问题”,保留了《九章算术》的传统。
数学故事(12):
数学故事快来就好
有两个人,说了三句话:
111=337,
所以
好好好=好337。
因而在被乘数和乘数中,必须包含37的倍数和3的倍数。可是被乘数和乘数都是两位数,并且末位数字相同,所以两数中必有一个是37或74。
如果一个是74,那么另一个的末位数字是4,并且是3的倍数,因而至少是24。可是
74241000,
最新的趣味数学故事快来就好:不满足原先的算式。所以不能是74,只能是37。
总之,不研究被乘数和乘数的顺序,唯一可能的.算式是
2737=999。
三句话分别表示数27、37和999。
快来!就来!好好好!
三句话七个字,就是一道数学题:用这三句话组成乘法算式
数学故事(13):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并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证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数学故事(14):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数学故事(15):
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跟小猴说:“我给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行吗?”小猴子听后连忙摇头,嫌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
猴王缓了口气说:"好吧!我给60个桃,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样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高抬贵手多给点行吗?”猴王立即拍着胸脯,慷慨地说:“我给你们600个桃,平均分给300只小猴,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小朋友,谁的笑是聪明的呢?为什么?
数学故事(16):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
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小孩们,父王今日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
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
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快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
一向老实的大哥开腔了:“父王,老四最小,应当给他六块。”四听了十分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
小朋友,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数学故事(17):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齐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3支水笔,1支1元;1个修正带,1个4元;1本笔记本6元;
一副手套14元。营业员在算账时,少算了1支水笔的价钱,我看见了,可又不明白相差多少钱,所以就算了起来,“3×1+4+6+14”。我突然发现4+6=10,10是个整十数,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
我说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小孩!”阿姨开心地说,旁边的人听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头说:“你真懂事呀!”
数学故事(18):
从前,有个叫二愣的屠夫,有杀猪宰羊的好手艺,又雇佣着十几个杀猪能手,在这方圆几十里,算是有名的大屠户了。
一天,二愣又要杀猪了。按照惯例,总是由二愣先杀第一头猪。哪知,“老虎也有大意的时候”,只见那头猪刚被翻倒在地,就狠狠地咬了二愣一口,急急地跑进猪圈了。
这还了得!二愣气呼呼地追进猪圈里,可是圈里有1000头猪,怎样认得出那头猪呢!
“杀!”随着二愣一声吼,1000头猪全部被强行赶进屠宰场。
“都杀了吗?”伙计们怯生生地问。
“不。”二愣忽然想出个怪主意,“把这1000头猪排成一行,先杀第一头,然后隔一头杀一头;杀完第一遍后,还是原先的队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杀第二遍;这样一遍一遍地杀下去——”二愣停了停说,“最终只留下一头猪。”
二愣心想,1000头猪最终只留下一头,看你还能活!
哪里明白,这是一头聪明的.猪,趁着混乱,它很快找到了避难的位置,居然躲过了这一刀。
请问,这头猪到底排在什么位置上呢?
数学故事(19):
学习数学不仅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之后,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先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数学故事(2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明白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必须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十分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明白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十分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十分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可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之后“0”最终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学故事(21):
小花猫、大公鸡和山羊是好朋友,他们虽然年龄都不相同,但爱好却很相似,正如他们对外夸口说的是“忘年交”。
一天,大象伯伯看到他们三个正在一齐讲故事便向前问道:“你们三个究竟谁最大?谁最小?”山羊便幽默的说:我的年龄乘以11/12,公鸡的年龄乘以15/15,小花的.年龄乘以10/3,这样算出来的年龄就一样大了。你能把我们的年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吗?
大象伯伯可弄糊涂了,同学们,帮大象伯伯找出答案吧!
数学故事(22):
八戒开了一家副食小店。一天,猴侄小猕猴来为家里打一斤醋。小猕猴来到师叔的小店,喊道:“师叔,打醋!”
八戒问小猕猴打多少醋。小猕猴说:“不多,就打一两。”
八戒吃惊地问道:“打一两醋干啥?”小猕猴说:“当然是吃呗!”八戒又问:“一两够吗?”小猕猴说:“不够,再打一两吧!”
八戒又问:“二两也不多呀?”小猕猴说:“那再打一两吧。”八戒又打了一两。小猕猴说:“还打一两,再打一两……”这样,小猕猴共计打了十两醋,也就是一斤醋。
八戒打完醋,说:“共计一斤醋,8角4分钱。”小猕猴不慌不忙地掏出8角钱给了师叔八戒。八戒接过钱,说:“不要耍赖,还差4分钱呢!”小猕猴问:“师叔,打一两醋多少钱?”
八戒说:“一两醋当然是8分4厘,4厘钱就舍去。收8分钱。”小猕猴说:“这么说来,一两醋就是8分钱了。”八戒说:“那当然。”小猕猴又说:“十两醋就是8角钱了!”
八戒说:“算得正确。”小猕猴说:“我给了你8角钱,你怎样说还差4分钱呢?”八戒无言以对,只好又亏了4分钱,望着小猕猴提着醋走了。
数学故事(23):
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样,问题就解决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数学故事(24):
小朋友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样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一样的性格。你看,一向认为自我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他能够整除所有的数,可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可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听说过什么是质数吗?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一样。他们很固执,相互缠在一齐,挂在筛子上怎样都打不散,总是抱成团。怎样样,数字们都拥有不一样的个性吧。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据说,数字们也时常组织聚会呢。这种聚会根据不一样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能够参加不一样种类的聚会。当听到“天然数集合”时,所有的天然数就会聚集在一齐,可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天然数队伍里的数字们就会跟着整数的队伍走。
数学故事(25):
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5升和6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然后把六升的水壶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壶里,这个时候,六升的水壶就仅有四升的水了,然后将五升的水壶装满,装到六升壶里去,然后六升的壶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就剩下我们要的三升水了。
一个农民带了三只小兔子去集市,每只小兔子大概有3~4千克,可是,农夫的秤只能够秤5千克,农民,如何进行称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只放到一齐来称,然后拿出一只,称量之后算差即可。
数学故事(26):
同学们都明白,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能够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本事。
数学故事(27):
8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先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提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先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故事(28):
自我身体的计算器
我们身体真的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家长可能不理解,可是很多小小孩很快就能学会。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像下表中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此刻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像上图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齐,得出7×9的答案是63。
数学故事(29):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与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与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所以,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数学故事(30):
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阿拉伯数 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很多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 “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十分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 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 我要重重地赏您!”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 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向流传至今。
您肯定想明白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是什么,请快来在本“趣味数学故事集锦”栏目中找一找吧
数学故事(31):
一天,唐僧想考考三个徒弟的数学水平,于是他把徒弟们叫到面前,说:徒儿们,此刻我在地上写3个数,你们谁能准确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他。
唐僧首先写出:23456。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二三四五六!唐僧摇了摇头,说:八戒,多位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每个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只要从左到右把每个数字读出来,并在后面加上万、千、百、十就能够了,只是需要注意,最终一个数字不要读个。所以,23456读作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
唐僧又写出:130567。孙悟空立刻说:这太容易了,读作十三万零千五百六十七。唐僧又摇了摇头,说:遇到0,要异常注意,当一串数中间有0时,只要读零就能够了,它后面的数位不要读出来。所以这个数应当读作十三万零五百六十七。
第三个数是120034。沙和尚想了想说:应当读作十二万零零三十四。唐僧叹了口气,说:如果一串数中有连续的几个零,读一个就能够了。所以这个数要读成十二万零三十四。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奋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呀!
数学故事(32):
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5升和6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那时,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那时,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然后把六升的水壶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壶里,这个那时,六升的水壶就仅有四升的水了,然后将五升的水壶装满,装到六升壶里去,然后六升的壶满了,这个那时,五升的水壶里就剩下我们要的三升水了。
一个农民带了三只小兔子去集市,每只小兔子大概有3~4千克,可是,农夫的秤只能够秤5千克,农民,如何进行称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只放到一齐来称,然后拿出一只,称量之后算差即可。
数学故事(33):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
数学故事(34):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明白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趣味数学小故事: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一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之后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父亲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仅有5个苹果。怎样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父亲期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小孩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数学故事(35):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教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所以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教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可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教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可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教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教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故事(36):
“0”的故事
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必须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明白了。教皇十分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可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之后“0”最终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学故事(37):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齐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齐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样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最终+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明白它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数学故事(38):
小猴、小熊、 小狗相约来到街上玩。他们来到超市前一看,一个哈蜜瓜正好30元,于是一人拿10元钱,买了一个瓜。
他们刚走出大门,一位营业员跑出来说:今日我们优惠,只要25元,这是找给你们的5元。小狗说:我们分了这5元钱吧!小熊说:好!可小猴说:这样我们分不完呀!那就一人1元,余下的两块钱再买一包瓜子 。小狗、小熊都说好。
在回来的.路上,小熊说:我们一人花了9元钱,3人就是3乘9等于27元,又买了一包瓜子,一共花了29元,还有一元钱到哪里去了呢?小猴和小狗说:是呀!怎样少了一元钱呢?奇怪?
小朋友们,你们明白这一元钱哪去了吗?
原先,27元里面就包含买瓜子的2元,再加上每人分的一元钱,合起来刚好是30元,一点也没错。
数学故事(39):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 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是 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 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所以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 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结果出来了,可是令 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一样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 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数学故事(40):
教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才能盖好,十二个人盖就只要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
学生说: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此外,如果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度的水加在一齐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数学故事(41):
我们小区有一棵松树,树上结了几个又香又大又好吃的松果,每一天走过松树我都数数松果儿,我还跟小麻雀定下个任务,我不在的时候帮我数数。
上午9时22分我走过松树,抬头数1,2,3,4,5,不多不少5颗,我就安心的去上画画课了。
10时30分,我下课回家走过松树又抬头数1,2,3,4。嗯?1,2,3,4还是4颗,我很生气,谁干的?叫小麻雀:“你是几点数的松果?”它说:“7时50分,5颗一颗不少。”那都谁来过那里了?小麻雀说:“8时10分的时候,小巴狗来过,9时30分的`时候小松鼠来过。
我掐指一算,不可能是小巴狗,因为9时22分的时候松果还没有丢,9时30分时松鼠来过,从9时22分到10时30分,这1时8分钟里它十分有把握干这件事情,我急匆匆地去找松鼠,发现它正背着松果往家赶,果然,元凶是松鼠。
数学故事(42):
有一天,唐僧等师徒四人一齐去花果山摘桃子吃,没有过了多久,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人就十分开心得回来了。
这个时候,唐僧问:“你们都每个人各自摘了几个桃子呀”?
这个时候猪八戒十分憨厚地笑了笑说:“师傅,我今日就来考一考你吧,其实,我们今日摘的桃子是一样多的,我筐子里的没有100个,假如每三个每三个地数一数,到最终会只剩下一个桃子,那你算一算,我们各自摘了几个呀”?
这个时候沙僧十分神秘地说:“师傅,我今日也开考一考你,我自我的.筐子里的桃子假若4个4个地数,最终也还是会剩下一个,你说,我们每个人摘了几个桃子呀”!
最终,悟空笑嘻嘻地说:“师傅,既然两位师弟都考你了,那么,我也考一考你,倘若我5个5个地数,最终剩下一个,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摘了几个桃子呀”?
这个时候,唐僧十分准确且快速地就算出了答案,那小朋友们说,到底他们各自摘了几个桃子呀?
数学故事(43):
从前,有一位农民,带着一条狗、一只兔子和一棵大白菜,来到河边,想要乘船到对岸去。他的小船太破旧,如果把狗、兔子和菜一次全部带上船,就超重了,可能沉船。每次只能带这三件东西里的一件上船。可是,如果离开了农民的照料,狗要咬兔子,兔子要啃白菜。这位农民能不能利用他的小船,把狗、兔子和菜一件一件地运过河去,并且坚持平安无事呢?
这是十分经典的一个趣味数学知识,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分析下,狗和兔在一齐时不能没有人维持秩序,兔子和菜在一齐时不能没有人保护白菜。狗和白菜能够和平共处,因为白菜不能引起狗的食欲。那么,就让我们试试下头的`运输方案吧。
先把兔子送过河;回来后,再把狗送过河,把兔子随船带回来;然后再把白菜送过河;再回来一趟,最终把兔子带过河去
数学故事(44):
猪母亲带着6只猪宝宝过河。到达对岸后,猪母亲让小猪站成一排,开始点数,看看是不是所有的猪宝宝都安全。
猪母亲想:“六只宝宝再加上我,一共就是七只,一只都不能少。”“一只,二只,三只?”它从头数到尾,不对,怎样仅有六只?于是,又从尾数到头,啊,还是六只。它不相信地来来回回数了几次,可总是少一只。
“奇怪?刚才还没有过河时,明明是大家都在的,怎样此刻却少了一只,不会是被水冲走了吧?”猪母亲很着急,“这可怎样办才好啊?”小猪们看母亲那么着急,于是,也数了起来。但数来数去都是六只。它们也开始紧张。
此时,小兔走过,见到这情景,大笑起来。猪母亲生气地说:“你笑什么?我们都快急死了,你却在笑!”小兔说:“你们明明是七只嘛,可你们只用眼睛看别人,却不看自我,所以数来数去仅有六只!”
我们也常常做这样的事,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觉得人家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却常常忽略自我。当你想责备别人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我就真的.一点错误一点缺点也没有吗?
数学故事(45):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教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教师惊喜不已,并得到教师的表扬。
数学故事(46):
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日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样连自我的生日也记不住?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终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数学故事(47):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明白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明白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仅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数学故事(48):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确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故事(49):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一天,沈元教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趣味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能够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可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所以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教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故事(50):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粗心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明白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粗心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明白小粗心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样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明白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明白来了多少客人吗?
数学故事(51):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贴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景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当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数学故事(52):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这个国家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这个国家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称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本事,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故事(53):
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母亲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故事(54):
今日,天很火热。
母亲说:“你们一个人写一篇数学故事吧?”我说:“好!”妹妹也说:“好!”母亲又说:“你们一人看一集电视,看谁写得好。”
我看的是《巴啦啦小魔仙》,妹妹也是。
每集10分钟、600秒。
母亲说:“2集多长时间?”我说:“10+10=20分钟,1200秒。
数学故事(55):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明白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
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样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能够明天表演给你看。”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日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之后,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终,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明白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数学故事(56):
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
假设你在参加一个由50人组成的婚礼,有人或许会问:“我想明白那里两个人的生日一样的概率是多少?此处的一样指的是同一天生日,如5月5日,并非指出生时间完全相同。”
也许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概率十分小,他们可能会设法进行计算,猜想这个概率可能是七分之一。然而正确答案是,大约有两名生日是同一天的客人参加这个婚礼。如果这群人的生日均匀地分布在日历的任何时候,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是97%。换句话说就是,你必须参加30场这种规模的聚会,才能发现一场没有宾客出生日期相同的聚会。
人们对此感到吃惊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的出生时间和任意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问题感到困惑不解。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出生时间的概率是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该群体的`大小。随着人数增加,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会更高。所以在10人一组的团队中,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大约是12%。在50人的聚会中,这个概率大约是97%。然而,仅有人数升至366人(其中有一人可能在2月29日出生)时,你才能确定这个群体中必须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数学故事(57):
一位富翁偶然听到一个数学教授给学生谈论“无穷”,心里便琢磨,这“有限多个”好理解,比如,我的钱财,可这“无穷”是什么呢?难道就是跟天然数一样多,或者“更多”?
富翁想明白自我理解的究竟对不对,于是就问教授:“教授先生,‘无穷’是什么?”教授回答说:“无穷就是没有穷人,都象您一样富有。”
教授看到富翁不理解的样貌,就进一步解说:“想一想,如果地球上的人有无穷多个,比如说,能够和天然数对应起来,并且每个人仅有一元钱,不要多,那么第一个人问第二个人借一元,第二个问第三个人借一元,依次往后借,如此下去,第一个人就有2元钱,其他人也没有少钱。”
富翁点头承认,并说:“那还是没有我的'钱多。”教授之后说:“如果第一个人重复一百万次,那不就是百万富豪了?!”富翁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无穷”是什么。
数学故事(58):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故事(59):
今日,天气很晴朗。
妹妹问道:“咱们干点什么呢?”我说:“咱们能够把糖果拿出来,然后分开。
我们说干就干,拿出20块糖,妹妹说:“咱们一人一个。”我说:“不用,因为10×2=20,所以我们每人10个。”
我们把糖果分开了,装进了不一样的盒子里。
数学故事(60):
王母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儿子的名称叫小明,他十分的调皮,不喜欢上学,尤其是厌恶做数学题,每次上数学课的时候,他都感觉到很痛苦,可是有一天,教师讲到关于平年和闰年的课的.时候,他突然来了数学学习兴趣,根据自我学习到的知识,他自我设计了一道数学题目,打算回家的时候,考一考母亲。
小明在学校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这道题目,一路上小明都乐得合不拢嘴,他想象着母亲被自我考到的样貌,不知不觉的就到家了,一进家门,小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母亲的面前,给母亲出了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目。
假设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时2月2九日,这个小朋友长大后到24岁的时候,他一共能够过几个生日?
母亲听了这道题目后表示很惊讶,一时间也没能解答出小明的问题,看到母亲被自我问迷惑的样貌,调皮的小明开心的笑了。
其实,小明也不会做这个题目,那么就由小编把这个答案告诉大家吧。
答:等到小朋友24岁的时候,一共过了6个生日,如果24岁的生日已经过了的话,那就是共过了7个生日。平年和闰年之间隔了4年,每4年这个小朋友能够过一个生日,小朋友出生的时候正好是闰年,所以到24岁过生日的时候,他一共能够过7个生日。
数学故事(61):
这原本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道普通数学题。可是在短短3分钟内,10个大人中就难倒了9个。敢来挑战么?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小米步童鞋店里买了一双鞋子。这双鞋子成本是15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50元要买这双鞋子。小米步童鞋店当时没有零钱,用那50元向街坊换了5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29元。可是街坊之后发现那50元是假钞,小米步童鞋店无奈之下,还了街坊50元。此刻问题是:小米步童鞋店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正确答案是:44
本题多给了几个条件来迷惑答题者。大家其实能够明白:街坊最终其实没损失。假币还是给了鞋店。
也就等同于:鞋店有零钱找,而骗子用50假币换得一双鞋+29元。
鞋店损失即为:29+15(鞋的成本)=44
数学故事(62):
有一天,小虎和小莉姐弟俩一齐出去玩。他们俩走着走着,忽然面前出现了一条河,河上没有桥,小虎想游过去,可当小虎跑到河边一看吓的大叫起来:“小莉,河里有鳄鱼!”
细心的小莉发现河中有许多露出水面的石头,只是有个怪现象,那就是每块石头上都有数字。
小虎不管三七二十一,走在前面,一边走还一边报数:“1、2、3、5、8。”
突然小虎停了下来说:“8的前面有好几块石头,该走哪一块呢?”
小莉提醒道:“小虎当心,不能乱走,我发现这些数字好像有规律!”
于是他俩停下来进行研究:1、2、3、5、8、(?)、(?)……,小莉:“8后面应当是几?”
小莉思考了一会儿兴奋的`说:“我明白了!你看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和,所以8后面应当是5+8=13。”
小虎接过话说道:“太简单了!13后面应当是21、21后面应当是34……”这样他俩成功的渡过了数字河!
阅读启发:大自然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认真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真得很奇妙!
数学故事(63):
又到了周末,母亲带我去钓鱼(我们是去钓假鱼)。
我们来到红石公园,钓假鱼。
钓鱼摊在红石公园的东边,钓鱼池其实就是一个充气水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塑料鱼、小鸭子、章鱼、海豚什么的……,鱼竿也是塑料的,鱼线下头挂着一个吸铁球,鱼的嘴里砸了一个钉子,这样,就能够引鱼上钩了。
妹妹好奇地说:“这么一大池鱼,谁能钓完呀?再说,钓了放哪儿呀?”母亲给我们每人交了两元五角,一共是五元,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个钓鱼竿,就开始钓鱼了。
可是,鱼都沉在水底,可气的'是,吸铁球死活也不往下沉,怎样办呢?所以,我一只手把吸铁球摁下去,另一只手拿着钓鱼竿,就这样,我们很快就钓到了一只只海豚、章鱼、热带鱼、金鱼等。
之后,又来了两个小弟弟。
其中一个弟弟钓得十分快,可是他一只海豚都没钓着。
我给他了4只,这下,我只剩8只了。
请你们猜猜吧,我原先有几只小海豚?你们肯定猜到了吧?是12只,算式是:4+8=12(只)。
我们玩了约一个小时,就回家了。
数学故事(64):
9.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回到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母亲,您的图像我在那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儿啊,母亲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此刻电视屏幕上,她仅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父亲,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日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仅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久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数学故事(65):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小孩。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教师的母亲: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母亲对吗?
母亲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够写成。之后,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我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日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先是这样。母亲,这可不能够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母亲都笑了。
数学故事(66):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并且这种情景并非只在我家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我不是太幸运,可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经过上述情景能够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仅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的时候,这种情景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一样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的`情景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数学故事(67):
小熊的母亲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母亲治病,小熊每一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市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可是,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样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样此刻只卖了95元……小熊怎样也理不出头绪来。
聪明的同学们, 你们明白这是怎样一回事吗?
数学故事(68):
孙悟空喝牛奶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终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孙悟空一看,挠挠头,不一会儿功夫就算出来了,并且喝到了这杯牛奶。同学们,你明白答案吗?试试看。
(答案)
孙悟空很聪明,因为牛奶仅有一杯,而每次加的都是水,所以他明白只需要计算所加入水的总量就能够了。而所加水量是1/2+1/3=5/6(杯)。所以应当是喝的'牛奶多。
数学故事(69):
在古代印度,一位高僧十分精通棋术,国王正好也喜欢下棋。有一天,国王把这位高僧召到宫里,要与他对奕。国王对他说:“听说你棋术十分高超,所以把你请来与我下棋。你不要因为我是国王就不敢赢我,你要拿出真本事来。如果你赢了我,我能够答应你提出的任何条件。”高僧说:“既然陛下恩准,我就斗胆与陛下下上几盘。可是如果我赢了你,我仅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国王说:“刚才我说了,你能够提任何条件,我将满足你的要求。”高僧说:“我的要求很简单,这棋盘上不是有64个格吗?我赢你一盘,你在第一个格给我一粒米,赢两盘,第二个格里给我两粒米,赢三盘,给我四粒米,四盘给我八粒米,……每一盘都比前一盘多一倍,直到这第六十四格。”国王一听哈哈大笑,说:“这还不容易,我国库里有的是米,这点米连九牛一毛也没有。”高崐僧说:“陛下可不要反悔。”国王说:“一言为定。”于是两人就下起棋来,结果高僧赢了30盘,你猜国王应当给高僧多少米?”
经过上头对高僧下棋的.学习,期望同学们也能很好的学会下棋,从上头的学习,我们明白下棋也是很有学问的东西。
数学故事(70):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细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那里,我必须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样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一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最终爬了5米,蜗牛异常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够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先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样离井底这么近?”原先,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终坚强的蜗牛最终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数学故事(71):
伽利略质疑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
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教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十分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教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样解释?”“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贴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必须要与事实贴合,否
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之后,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可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数学故事(72):
有一天,马小跳和父亲去看花博会,导游介绍一个的郁金香花园,长18米宽14米,马小跳对这个漂亮的花园产生了兴趣,想明白它的面积,可马小跳没带纸和笔无从下手,父亲一下就算出是252平方米,因为他用了速算的方法。父亲告诉马小跳十几乘以十几的计算规律是:个位数相加,再加10;最终的和再乘以10;个位数相乘;把两个积相加。马小跳按照父亲的方法来计算花园,18×14就是:8+4=12,12+10=22,22×10=220,4×8=32,32+220=252。
同学们,你们也能够试一试这个方法,真的很简单也很方便,你们学会了吗?
数学故事(73):
买菜中的数学
今日午时,爷爷说家里的菜不多了,要去买菜。我嚷嚷着说:"我也去,我也去.''就这样,我和爷爷出发了.
在菜市场里,我们东瞧瞧.西逛逛,看到一个卖西红柿的,我看那些西红柿又大又圆,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红的小脸蛋儿.我连忙叫住爷爷,挑了几个又大又红的.称过重量后,爷爷让我算一算这些西红柿的价钱.我一想;西红柿每斤1.5元,一共2.5斤,把它们乘起来不就能够了吗?可是这样乘也不好算哪!思考了一会儿,我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先求买两斤用3元,再求买0.5斤用0.75元,所以买2.5斤一共用3.75元.听到我算出来了,爷爷高兴地说:"不错,看来你这么多年的数学没白学!''
数学故事(74):
九月,从第一颗葡萄成熟开始,硕果累累的秋天也就来了。
一只可爱的小蜗牛爬到一个像巨人一样高的葡萄树下,心想:多好的葡萄呀,我要把它从树上摘下来,作为过冬的食物。于是他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这时,一群小鸟唱着歌儿飞过。他们看见了小蜗牛缓慢地向上爬,就叽叽喳喳嘲笑他。
一只小鸟说:“小蜗牛呀,小蜗牛。这棵高大的葡萄树有10米高呢!像你这样每小时向上爬3米,往下滑2米,每小时其实才爬1米,要整整爬10个小时才能到顶啊。”
“此刻正好八点整,可再过10个小时,天都黑了。”另一只小鸟说道。
我们会在天黑之前把葡萄都吃完的!”其他小鸟也都议论纷纷,“等你爬上来的时候,还能尝到又大又甜的葡萄吗?你还是趁早打回吧。”
小蜗牛默不作声,只是不紧不慢地往上爬。可出乎意料的是,小蜗牛竟然提前了整整2个小时,赶在阳光公公下山之前到达了树顶,尝到了又大又甜的葡萄。小鸟们都很奇怪,问到:“你为什么只要8小时就爬上来了?”小蜗牛意味深长地说:“我一旦爬到顶端后就不会再滑下去了,而你们呢,总是以一尘不变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当然会做出错误的确定啦。”
小鸟们都很惭愧,再也不敢嘲笑别人了。
数学故事(75):
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人嘛,还能够,是个大团。”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您请说吧。”刘建明先生自信的说。“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结果多出一个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再把分成的四个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一共多少呢?”
刘建明先生立刻思考起来,他必须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应当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明白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八十五个人。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人数最少的情景下是最终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好,我们今日就住那里了。”“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我们这儿此刻仅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样住?”“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又出了个题目,刘建明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后,他最终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间,一间5人房间;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间,一间5人的,一共11间。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十分满意,立刻办理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明先生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数学故事(76):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父亲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仅有5个苹果。怎样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父亲期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小孩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数学故事(77):
高斯级数小朋友们你们可明白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教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先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明白他是怎样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所以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故事(78):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先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数学故事(79):
数字是数学世界里的基本元素,每个数字都是一个小精灵。这不,1~9这九个数今日凑到了一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数字“4”说话了:“我们兄弟几个难得今日凑到一齐,不如我们来做游戏吧!”其他人听了“4”的提议都纷纷表示赞同,可是做什么游戏呢?大家又不明白了!正在它们都为难的时候,“8”说:“不如这样吧,我们一共9个人,我们就用这9个数字组成三个算式,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但最终大家都能被用上。并且只允许邀请加号和乘号来参加。看看能不能列出这样的式子来!”听了“8”的话大家都表示同意,都跃跃欲试。于是它们请来了加号姐姐和乘号妹妹,大家就开始想怎样组式子了。
小朋友,你能组成上头“8”说的三个式子吗?写写看吧!
(1)1+7=8
(2)4+5=9
(3)2×3=6
你想到了吗?
数学故事(80):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明白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明白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样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明白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明白来了多少客人吗?
数学故事(81):
一次饭局上,为了让大家气氛热闹起来,请客的人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住进一家酒店后,你的屋子不细心着火了,你如何利用你的专业技能来应付?”
口才极佳的文学家首先发话,说:“应对火灾,我首先要拍几张照片,为将来写报告用,然后我应当像构思一个英雄的画面去扑灭火。”
物理学家紧之后说:“火,应当是跟能量学的热学有关的,我认为我有必要好好测量一番,并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它即将带来的毁坏。”
化学家不紧不慢地说:“这其实关系到燃点,氧气充足、并到达了着火点,屋子天然要起火的。那么我会首先想办法稀释氧气,或者降低燃烧需要的热量。我能够研究去实验室制造一些二氧化碳。”
在旁边插不上嘴的数学家,打断化学家的发言,说出了自我认为最合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令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
聪明的小读者,你们站在数学家的角度,猜一猜数学家会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数学家擅长的就是设问、论证、求解,对于“着火”
这个假设,数学家直截了当地说:“解总是存在的,该干嘛还干嘛。”
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数学故事(82):
数学小故事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故事(83):
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明白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故事(84):
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所以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那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数学故事(85):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教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样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教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当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数学故事(86):
数学小故事
相传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褒赏他的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国际象棋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国王只要在国际象棋棋盘的棋盘第一格子上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二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以后按此比例每一格加一倍,一向放到第64格(国际像棋盘是8*8=64格),我就感恩不尽,其它我什么也不要了。”国王想:“这有多少!还不容易!”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有了,结果全印度的粮食都用完还不够。国王奇怪,怎样也算不清这笔账。此刻我们用电子计算机来算一下。求需要多少体积的小麦:1立方米约有1.42*10^8(10的8次方)颗。
数学故事(87):
孙悟空喝牛奶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终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孙悟空一看,挠挠头,不一会儿功夫就算出来了,并且喝到了这杯牛奶。同学们,你明白答案吗?试试看。
数学故事(88):
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必须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所以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数学故事(89):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可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数学故事(90):
一只小蜗牛从生下来就在院子里面生活,它很坚强,视野也比别的蜗牛开阔。它总想明白院子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于是它做了好几天的准备,准备爬到墙外面去看看。它的小伙伴还有小黄鹂都嘲笑它说:“你要是爬到墙外那要多长时间啊,说不定等爬到你都成老头了。还是别再异想天开了吧。”小蜗牛没有听它们的,仍然坚持爬到墙外去。
这天,天气很好,小蜗牛背起行囊开始了挑战。每一天白天的时候它爬的距离为六尺六,可是晚上它又滑下三尺三,但它每一天仍然不屈不挠地奋力着。请问如果墙高一丈九,那么小蜗牛几天能爬到墙头上?
白天它爬的距离为六尺六,晚上它滑下三尺三,那么相当于每一天它爬的距离为三尺三,所以我们能够得出,小蜗牛在5天之后就能够爬到墙头了。
数学故事(91):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齐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齐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样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最终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明白它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明白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必须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十分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明白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十分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十分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可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之后“0”最终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数学故事(92):
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趣味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头数,有35个头;从下头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所以,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数学故事(93):
小欧拉机智改羊圈
小欧拉帮忙父亲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父亲的羊群渐渐增多了,到达了100只。原先的羊圈有点小了,父亲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长大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可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必须能两全齐美。父亲最终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先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先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先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并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小孩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之后,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经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故事(94):
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终一次机会,到时我那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头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数学故事(95):
笨笨和聪聪者对好朋友,虽然有时也会闹闹别扭,但平常总是形影不离。这天,笨笨又到聪聪家玩,贾伯伯看着小哥俩亲密的样貌,就给他们讲起了“相亲数”的故事。
贾伯伯说:“你们明白吗?数字之间也有‘友谊’呢!古时候有个数学家打过一个比方,他说:‘谁是我的朋友,这就像220和284一样。’”
聪聪不禁好奇地问:“220合84有什么‘友谊’呢?”
贾伯伯说:“这是因为220除去本身之外,还有11个因数,它们是1、2、4、5、10、11、20、22、44、55、110,你们算算,这11个数的和是多少?”
笨笨算了一会儿,说:“284!”
聪聪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很平常啊,怎样能说他们俩就是朋友了呢?”
贾伯伯说:“你别急,再想想,284的因数是多少?”
聪聪想想,说:“是1、2、4、71、142。”
贾伯伯说:“那你把它们再加在一齐,看看是多少?”
聪聪一算,吃惊地说:“就是220!”
贾伯伯说:“所以说,这两个数的因数之和恰好都等于对方,所以,他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古代的人就把这样的两个数叫‘相亲数’,也叫‘亲和数’。”
笨笨问:“那还有别的像这样的‘相亲数’吗?”
贾伯伯说:“有啊!古代的数学家一向在寻找更多的相亲数,比如1184和1210,你们算算,他们是不是相亲数?”
笨笨和聪聪分别算一个数,一会儿他俩得出了各自的答案,笨笨算的是1184,1184=12222237,因数是1、2、4、8、16、32、37、74、148、296、592,加在一齐,是1210,聪聪算的是1210,1210=251111,因数十1、2、5、10、11、22、55、110、121、242、605,加在一齐,果然就是1184。
贾伯伯说:“‘相亲数’还有好多,比如2620和2924,3020和5564。外国数学家还有计算机对一百多万之下的数检验过,结果发现了42对‘相亲数’呢!”
数学故事(96):
从前,有个土财主从来没出过门。一天,他带了一些钱和一些吃的东西上了街,逛了半天,感觉十分饿,于是就吃了一些东西,可又感觉异常渴,便走进了一家汤店。
他找了一个位置坐下,然后大声叫道:“小二,来碗鸡汤。”
小二听了很快就端上了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鸡汤,并且对土财主说:“每碗十二文。”
土财主冲着小二无所谓地说:“我有的是钱!”随即摸了摸自我的口袋,这时土财主呆住了,袋子底下竟然有个洞!他急忙把口袋翻了过来,还好有十文钱,可这账怎样算呢?
他灵机一动,又大口大口地喝起汤来,直到快喝完了,小二走过来说:“请您付钱。”土财主甩出了十文钱。
小二一看急了,说:“我刚刚不是说了一碗汤十二文,你怎样给我十文呢?
土财主又冲着他说:“我的汤都喝了吗?没有!我只喝了十二分之十,一碗汤十二文,所以我给你十文呀!”说着,土财主拍着屁股走出了汤店,小二还傻乎乎地站在那儿想呢。
数学故事(97):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小孩。一天,他对0—9 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母亲:“0—9 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母亲。”
母亲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 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 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之后,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我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日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先是这样。母亲,这可不能够叫做将错就错?”母亲听了小明的话,笑了。
数学故事(98):
有3顶红帽子,4顶黑帽子,5顶白帽子。让10个人从矮到高站成一队,给他们每个人头上戴一顶帽子。每个人都看不见自我戴的帽子的颜色,却只能看见站在前面那些人的帽子颜色。(所以最终一个人能够看见前面9个人头上帽子的颜色,而最前面那个人谁的帽子都看不见。此刻从最终那个人开始,问他是不是明白自我戴的帽子颜色,如果他回答说不明白,就继续问他前面那个人。假设最前面那个人必须会明白自我戴的是黑帽子。为什么?
数学故事(99):
今日第一节课,又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课。我们数学教师最趣味了,他常常用趣味的故事来给我们讲述数学知识。果然不出所料,我们师生互相问好后,大家刚坐下,教师就笑眯眯地说:“为了感激大家对我数学课的喜爱,我准备了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故事中的主人翁十分聪明,并且又善于开动脑筋,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到他那里也能破解。如果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解决问题,下节课我还会奖励你们一个更美妙的故事。”我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教师也开始了他那优美而动听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张凡的男孩,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孩。因为家里穷,在九岁的时侯就要在一家面包店干活,帮父亲母亲减轻家庭负担。有一次,一个刁蛮古怪的顾客送来了一张奇怪的订货单,上头写着:“定做9个蛋糕,但要装在4个盒子里,并且每个盒子里至少要装3块蛋糕。”老板和伙计伤透了脑筋,碰坏了好几块蛋糕,也没有办法照订单上的要求装好盒子,眼看取货的时间就要到了,可他们依然一筹莫展。 在一旁干杂活的张凡拿起那张订货单,认真读了一遍,笑着对老板和伙计说:“这有什么难的?让我来装吧!”说完,他挑了4个盒子装起来,刚好把蛋糕装完。订货的顾客来到柜台前,以挑剔的眼光仔细检查了一遍,什么也没说,提着蛋糕走了。老板和大伙计最终松了口气,开始对聪明的张凡刮目相看了。
“你们明白张凡是怎样分装这9快蛋糕的吗?”教师的问题还没说完,我就把手举得高高的了。“彭方宇,你说。”
我大声回答:“张凡先将9块蛋糕分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3块,然后把3个盒子装在一个大盒子里,共9块。”我刚说完,教师带头为我鼓起掌来。我的同桌突然站起来说:“教师,彭方宇看过这个故事的。”同学们的掌声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目光刷的一下子都投到了我的身上。“哦—”
教师挥挥手,说:“看书的,很好呀,这个故事我也是从书上看来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书中得到的,期望大家要向彭方宇同学学习,做个聪明的小孩。”掌声再次响起来了,耳边听到悄悄的声音:“我也要多看书!”我坐得更端正了,我的好同窗们,我们一齐奋力吧!
数学故事(100):
从前有一个老农夫想让自我的女儿嫁出去,让自我的女儿不要再跟着自我受苦,快乐一点。他就在想:怎样样才能让女儿很快的嫁出去呢?我家又不是很富有,不是所有人想和我的女儿结婚的~!老农夫不明白,其实有很多人喜欢这为老农夫的女儿,可怕自我身份被人嘲笑,都没敢来求婚,有一个大胆的花花公子来试了试,可老农夫怕这位花花公子挥霍完自我拼命攒下来的一点家产,拒绝了,从那以后就再没人来求婚了。老农夫想着想着,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能招到一个很聪明的女婿。
第二天出了比智招亲的招牌,老农夫以为就几个人来,没想到来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可是比了一个上午,还是没几个人能答的出老农夫的3个问题,老农夫有点失望,可是还是想:必须要等到晚上,必须有聪明人!老农夫又开始耐心的等了。
老农夫出的3道题:
1、 小林喝了一杯二锅头的6分之1,然后加满红酒,又喝了一杯的3分之1,再倒满红酒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红酒,最终把一杯都喝完了。问:小林喝的二锅头多还是红酒多?
2、 把6个大烙饼分给8个人,每人得1大块和1小块。问:是怎样分的?
3、 大强先喝了这瓶水的3分之1,又喝了6分之1,之后喝了12分之1,不厌其烦的又和了24分之1,又极有耐里的喝了48分之1,这时水瓶不细心倒了,倒了2分之1。问:这凭水总共有几分之几?
老农夫还真是高明,出了3题,既考了细心,又考了聪明,看来是不容易答出来了!
过了N久,一个小朋友来了,很快的答出了这3道题目,老农夫一看,呆了,难不成把女儿嫁给小小孩?研究了一下,很是为难,突然一个青年站了出来,原先这个青年是个杂技员,老农夫一看,又聪明,又细心,又会杂技,真是很棒,老农夫乐坏了,很快就招他进门,两人举办了婚事,喜气洋洋的
从那以后老农夫解决了一件心事,每一天都十分高兴,青年凭着自我的才智,很快就富有了。农夫的女儿也十分欢乐。
青年的解答:
1、 答:一样多。6分之1牛奶,也有6分之1水。3分之1牛奶,也有3分之1水,最终说喝了一半,2分之1。6分之1加上3分之1再加上2分之1就等于1。和了一杯牛奶和1杯水。
2、 8除6等于6分之8,约分后等于4分之3,化成带分数,1又3分之1,也就是1大块和3分之1小块。
3、 这瓶水总共有48分之48。
数学故事(101):
一天,小熊来到南岭山羊纸盒店,想跟山羊师傅学做纸盒。
山羊师傅在店堂里接待了他,问:“你果真想学徒?”
小熊认真地说:“我真的想学。”
“到我这儿来当学徒,我先得考考你有关手艺方面的知识,我满意才收。”山羊师傅捋了捋胡须又说。
小熊一蹦老高说“行!”
山羊师傅讲开了:“前天早晨,白兔先生来我那里,请我帮他制做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纸盒,你替我算算需要多少黄纸板?”
小熊眨了眨眼睛说:“需要22个平方分米的黄纸板。”
山羊师傅点了点头。之后又说:“今日鹿伯伯来我那里请我制做一个纸盒,它的长、宽、高正好是白兔先生的纸盒的3倍,你根据这个倍数关系,能不能直接算出鹿伯伯的纸盒需要多少黄纸板最省料?”
小熊沉吟了一会儿,说:“只要用22×3=66(平方分米)就行了。”
山羊师傅哈哈地笑了起来,连声说:“做不起来的。”
小熊又重新动起了脑筋:“鹿伯伯纸盒的长、宽、高是白兔先生的3倍,长×3、宽×3、高×3,这样3×3×3=27(倍),再用22×27=594(平方分米),这就是鹿伯伯的纸盒所要的黄纸板。”
山羊师傅说:“这又太浪费了,像这种求扩大倍数后的表面积,只要将原先的表面积乘以扩大的倍数再乘以扩大的倍数就行了。不妨回去试试看。下次再来吧!”说完,山羊师傅忙了起来。
小熊求师不成,红着脸走了。
数学故事(102):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小孩们,父王今日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快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开腔了:"父王,老四最小,应当给他六块."老四听了十分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最多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教师教完加法后,因为教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教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必须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先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明白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所以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1、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2.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并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证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3.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4.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5.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我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我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数学故事(103):
一位罗马教廷的学者正在访问土耳其皇帝提摩尔的庭院。皇帝让一位著名毛拉安排一场与来访学者的斗智。毛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驴子驮上一堆题目不知所云的书。在斗智的那天,毛拉和他的驴子一齐出此刻皇家庭院里,尽管在他们之间语言不通,毛拉以其当地人的非凡仪表和过人智力,气势上压倒了罗马学者。这位学者最终决定考考这位毛拉的理论修养。他举起一个手指。毛拉以两个手指作答。罗马人举起三个手指。毛拉回答以四个手指。学者挥动他张开的手掌,毛拉的回答是握紧拳头伸进他的手掌。然后,学者打开他的公事包,拿出一个鸡蛋。毛拉从兜里掏出一个洋葱作答。罗马人问:“你的证据是什么?”毛拉向他的书打了一个莫名奇妙的手势。罗马人看了看,他对那些书名是如此震惊,就低头认输。
谁也不懂他们间的较量。在随后的茶点上过之后,皇帝悄悄地问罗马学者,这究竟是什么含义。“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这位毛拉,”罗马人解释说,“当我举起一个手指时,表示世上仅有一个上帝,他举起两个手指是说上帝创造了天地。我举起了三个手指,表示人在怀胎-生-死间循环,毛拉以四个手指作答,象征人的躯体是由土、气、水、火四种元素组成。我挥动我张开的手掌,意味着上帝无处不在,而他用握紧的拳伸进他的掌心,是补充说上帝同样也在那里,在我们中间。”“好吧,那么鸡蛋和洋葱是怎样回事?”皇帝紧追着问。“鸡蛋是地(蛋黄)被天包围的象征。毛拉拿出一个洋葱表示地周围的天有很多层。我问他,他用什么证明天的层数和洋葱皮的层数一样多,结果他指给我看那些高深的书。唉,那些都是我所不明白的。您的毛拉真是一个十分博学的人。”然后沮丧的罗马人就离开了。
与毛拉讲同一种语言的皇帝,下一步就是问毛拉关于这场辩论的情景。毛拉回答说:“这很容易,陛下。当他举起一个手指向我挑衅时,我举起了两个,意思是我会挖出他的两只眼珠。当他举起三个手指时,我确信他打算踢我三下。我就以牙还牙,要回敬他四下。他扬起整个手掌,毫无疑问,是要扇我一个耳光。那样我就会回他一记重拳。他看到我是认真的,就开始变得友好起来,送我一个鸡蛋,我就送他我的洋葱。”
虽然包含较多数字信息的故事线索和假定集合限定了它们的解释像在这个寓言中对手指和拳头所作的那样多,可是许多党派间的政治论战,就它们掌握的所有吓人的统计数字来说,也并非一目了然或者相当完全。有时非言辞的传统和实践限制了误解的可能性,甚至会比数字还要好。例如,古老的宗教依靠于习俗、传统和成文的经书,看来就比那些只依靠于宗教著作的新派信仰体系少一些胡乱解释。
数学故事(104):
有一天,"0--9"这几个可爱的数字娃娃想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数字娃"9"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数字娃"0"的脸涨得通红,悲痛的哭了起来。这时,数字娃"1"一把拉过"0"说:"别难过,我们俩合在一齐比他大。"这时"1"和"0"并排站在一齐就成了"10","9"看到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数学故事(105):
“嘟”一辆形状奇特的救护车开出了数学学校,发病的是数学迷。
救护车在一幢漂亮的大楼前停了下来,大楼正面挂着一个大牌子,上头写着“儿童数学医院”几个大字。
医院各部门迅即亮起了信号灯,一位数字大夫手拿数学温度计,轻轻地塞进了迷迷的嘴里。
没等数字大夫开腔,迷迷忽然狂叫起来:“我,我会读这个数,这个数是一百万一十万一万一千一百;一千一百一十应写成100010010,你们不要笑,我没错、没错……”
“快,快把冷冻数字枕头拿来,这小孩正在发高烧。”数字大夫命令说。
香擦皮护士迅速地拿来冷冻数字枕头,垫到迷迷头下。
数字大夫说:“这小孩初步确定患了数位概念混淆症。”说完,数字大夫按了按墙上的电钮,迷迷头下的数字枕头亮了三下,从外面看到枕头里排列着许许多多数字,它们运动着,组合着,使数学迷烦躁的心渐渐地平静了。
数字大夫耐心地对迷迷说:“你在读数写数方面有许多毛病,你看!”数字大夫指着墙上一个数字说:“读数应当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像1111100这个数,应当读成一百一十一万一千一百,而你却读成一百万一十万一万一千一百。”数字大夫指着另一个数字说:“写数应当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写,你却把一千一百一十写成100010010。正确的写法是1110。”
迷迷眨了眨眼睛,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叮铃铃”一阵铃响,护士急匆匆地送来化验单,数字大夫看完化验单不禁“啊”地叫了一声。
究竟发生了什么情景?
“病情严重!”数字大夫看着刚送来的化验单上三个红红的“+”字脱口而出。
数字大夫果断地说:“快!快送电视化验室。”
“叮铃铃”一响,迷迷被电梯送上了8楼电视化验室。
这是一个十分漂亮而又舒适的现代化实验室。室内有一台自动摄像机,还有一台彩色电视播放机。
数学故事(106):
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要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跟小猴说:"我给8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行吗?"小猴子听后连忙摇头,嫌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猴王缓了口气说:"好吧!我给80个桃,平均分给40只小猴怎样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高抬贵手多给点行吗?"猴王立即拍着胸脯,慷慨地说:"我给你们800个桃,平均分给400只小猴,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呢?为什么?
数学故事(107):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们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终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明白他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故事(108):
象棋水平在世界上是很高的。但你们明白吗,国际象棋和它的发明人——印度人达依尔还有一段趣味的故事呢。
达依尔是古印度的一位叫做舍罕王的国王的宰相。一次,舍罕王觉得自我王宫里的所有游戏都玩腻了,于是,他下令说,如果谁能发明一种使我开心的游戏,谁就将得到很多的赏赐。达依尔明白了这个消息,便把自我发明的国际象棋献给了舍罕王。舍罕王觉得这种游戏很趣味,十分高兴,就打算重赏达依尔。
舍罕王问达依尔:“你的发明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你要什么赏赐,我就给你什么赏赐!”达依尔故作惶恐地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上的第一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二格里赏2粒,照这样下去,每一格里的麦子都比前一格加一倍。直到把棋盘的64个格子都摆满,您把这些麦子赏给我就够了。”
舍罕王对达依尔的要求既奇怪,又高兴:“达依尔,你的要求也太少了,我会让你满足的!”于是舍罕王命令侍臣,把这些麦子如数付给达依尔。
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可还没放到第20格,一袋的麦子已经空了。之后,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背扛来,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数尽,依旧无法到达达依尔的要求,把64个棋盘格填满,实际上,这时棋盘上已经不能放得下这些麦子了。而舍罕王也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发现:达依尔的要求是远远不能兑现的。
这是为什么呢?原先,把64格里的麦子数依次记下来,就是:
1,2,2×2,2×2×2,2×2×2×2,2×2×2×2×2,……,一向到把2乘上63次。在数学上,这样的一列数叫做“等比数列”,它的和是多少呢?是18446744073709551615。而这些粒麦子是多少呢?大约是140万亿公升,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大约要两千年才能生产出来。如果造一个高4米,宽10米的仓库来放这些麦子,那么仓库的长度将能够从地球修到阳光,再从阳光修回来。
数学故事(109):
数学是趣味的,它的吸引力很大,吸引了小朋友们来解决问题,就像一个黑洞。打个比方吧,在课堂上,教师让我们做练习,算式是624除6。 刚开始,我以为很简单,可是算到第二步时,发现2除不了6,这时,教师说:“你们发现了这道题和平时做的有什么不一样吗?”许多人都说:“教师,除不到哇,怎样办?”
有点同学说:“可不能够把4连起来除啊?好像不行。”大家都在思考这道题。教师说:“来,大家看黑板。你们看,2除不了6能够写0。”说到那里,我突然想到母亲以前教过我。教师又说:“检验00那一步没有意义,所以能够排除掉。再来算第三步24除6等于4,商是104。”之后,教师给我们出了同类的题,我们都做对了。数学是多好玩!多么趣味啊!
数学故事(110):
红狐狸与黑猫、白猫兄弟是朋友!
这天红狐狸说:“黑猫,白猫咱们去市场上买鱼吧!”“好啊!”黑白猫兄弟俩答应了红狐狸。他们来到了市场上,看到了许多的蔬菜、水果和海鲜,都很馋人!异常是鱼,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很鲜”;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十分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鲜上加鲜”。看着就直流口水!怎样办?当然是买点回去解解馋了!
于是他们就各出同样的价钱,买了一大桶鱼。他们平均分开,当分到还有6条鱼时,红狐狸说:“黑白猫兄弟,这剩下的6条鱼你们拿走吧!我吃不完会浪费的!反正你们多一个人,拿走吧!” “不、不、不,还是你拿走一些吧!”黑白猫兄弟生性老实,觉得多拿多占不好意思,“要不我们付给你钱?”“嗯,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红狐狸笑着说,“我已经帮你们算好了!一条鱼20元,6条鱼,需要120元,但我只收你们100元好了,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黑白猫兄弟俩高高兴兴的付给了红狐狸100元。
“呵呵,别人都说红狐狸很坏、很狡猾,我倒觉得红狐狸是一只好狐狸,很淳朴!”黑猫说:“就是就是,只收了我们100元!”白猫附和道,他们俩正说着,迎面走来了狗熊波比。波比见他们这么高兴问他们:“出了什么事了?高兴什么呢?”于是,黑白猫兄弟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从头至尾,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呵呵,红狐狸是只好狐狸吧!”波比有些生气:“你俩可真傻啊!被人家坑了还帮人家说好话!你俩本应当得到4条鱼,可是收走了6条鱼,应当只付那多拿的2条鱼,40元,却付了100元,多付了60元还说红狐狸是一只好狐狸!”
黑白猫兄弟俩才恍然大悟:原先,自我把自我应得的鱼的钱,也当成了红狐狸的“好心”给付了!红狐狸确实是很狡猾啊!
数学故事(111):
小明和红红,还有淘气,要和自我的母亲一齐去公园游玩,于是他们做好了准备,出发了!
红红一眼就看到了船,多么想去划船呀!于是红红就叫上母亲一齐去划船,到了划船的地方,大家看见有一个牌子,上头写着:1个大人划船6元,大人划船的价钱是小朋友的3倍。红红看完了牌子上头的字,计算道:“1位大人是6元钱,并且大人的价钱是小朋友的3倍,我们分别有3位大人和3个小朋友,那就是:6÷3=2(元),3×2=6(元),3×6=18(元),18+6=24(元),啊!最终算出来了!
然后大家交了钱,坐上了船,开始欢乐地划了起来。
这时候,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开始了,公园的开着快艇,开始放气球了,小明和红红还有淘气都没有想到,原先划船还能够捞气球呀!大家很奋力地捞气球,捞啊捞,立刻大家就捞到10几个气球。随着划船的人增多,立刻气球就没多少了。连续玩了几个小时,力气渐渐没了。小红的母亲就说:“已经玩了很久了,咱们看看有多少气球吧。”大家同意小红母亲的意见。于是把游到岸边,走上岸数气球。
小明看见自我手上的气球有12个,淘气手上的气球有15个,小红手上的气球有18个。立刻开动了脑筋,想到:总共加起来有45个气球,哇,真巧,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都一样多,那每种颜色有多少个气球呢?那就是45÷3=15(个),正好每个家庭能够那15个气球,于是大家各自拿着自我的气球回家了。
数学故事(112):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先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教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所以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教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可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教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可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教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教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故事(113):
说的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教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教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
不料,教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
起初教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明白写了些什么呢?
小学生数学故事:全班仅有一个人做对:之后发现,全班仅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
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教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可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日,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仅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教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教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我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之后呢?
之后高斯继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中作出许许多多重大贡献,被称为“数学家之王”,和阿基米德、牛顿齐名。高斯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永恒的天王巨星。
数学故事(114):
笨狼今日第一次去学校上课,到了学校,他看见同一个小区里的伙伴,聪明兔、淘气猴、猪小胖,他们也来那里上学!笨狼很有礼貌的跟三个小伙伴问好,三个小伙伴也向笨狼问好,笨狼坐到了自我的位置上等了一会儿,教师就来给他们上课了,第一节是数学课,教师叫他们做+、-、×、÷,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笨狼就去交朋友,他一次跟全班所有同学交了朋友,笨狼提出了一个问题:全班共有32人把它分成四组,怎样分?有一位小猫同学跑过来帮笨狼解答:
32÷4=8(组)
笨狼看了觉得有点儿怪怪的,我们去问教师吧!好!小猫答应了,他们两个找到了教师,笨狼就问:教师,这个算式的单位填错了,应当是“组”而不是“人”懂了吗?懂了,他们两个点点头。小猫开口了:教师,您再出几道题考考我们,好不好?好!教师爽快的答应了!教师就出,那里有2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笨狼说:我明白,24÷4=6(个)对,教师说。小猫开口了:还有其它算式24÷3=8、24÷6=4和24÷8=2,小猫真聪明!教师高兴的说,教师又说:你们以后写算式的时候有些“答”,答怎样写?小猫好奇地问,教师说:比如:有45个苹果,一盘5个,能够装多少盘?
45÷5=9(盘)答:能够装9盘。就是这样写的。感谢教师!说完,他们两个就回教室了。